TOP

乳腺钼靶检查:守护女性乳房健康

2024-06-07 13:5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早期发现和治疗乳腺癌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乳腺钼靶检查作为一种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本文将详细介绍乳腺钼靶检查的原理、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这项检查守护女性的乳房健康。

一、什么是乳腺钼靶检查?

    乳腺钼靶检查,全称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是一种利用低剂量X射线对乳腺进行成像的检查方法。通过钼靶检查,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乳腺内部的结构,包括乳腺组织、腺体、导管以及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特别是对于微小钙化灶的显示能力,钼靶检查具有独特的优势,这些微小钙化灶往往是早期乳腺癌的重要迹象。

二、乳腺钼靶检查的重要性

(一)早期发现乳腺癌

    乳腺钼靶检查是目前公认的早期发现乳腺癌的有效手段之一。许多早期乳腺癌在钼靶检查中可以被发现,而此时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研究表明,定期进行乳腺钼靶检查能够将乳腺癌的死亡率降低20%-40%。

(二)对微小钙化灶的高敏感性

    钼靶检查对微小钙化灶的显示能力尤为突出,可以发现直径约0.1mm的微钙化。这些微小钙化灶可能是早期乳腺癌的唯一表现,因此钼靶检查在乳腺癌筛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三)辅助其他检查手段

    虽然钼靶检查非常重要,但它并不是唯一的检查手段。在实际临床中,医生通常会结合乳腺超声、MRI等其他检查方法,以实现更全面的诊断。例如,对于年轻女性或乳腺致密型的患者,超声检查可能更适合,而钼靶检查则更适合40岁以上的女性。

三、乳腺钼靶检查的适用人群

(一)常规筛查

    对于40岁以上的女性,建议每1-2年进行一次乳腺钼靶检查。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乳腺癌的风险也会增加。

(二)高危人群

    有乳腺癌家族史、乳腺良性病变史或者曾接受过放射治疗的女性,应在医生建议下进行更为频繁的检查。此外,长期服用雌激素药物、肥胖、未生育或首次生育年龄大于30岁等高风险人群也应重视钼靶检查。

(三)出现症状时

    如果发现乳房肿块、乳头异常分泌物、皮肤凹陷或乳房疼痛等症状,应及时进行钼靶检查。

四、乳腺钼靶检查的过程

(一)检查前准备

    检查前应避免使用任何护肤品以及外用药液,以免影响影像质量。既往有乳腺手术、丰胸手术等务必提前告知检查医生。建议在月经结束后一周左右进行检查,此时乳腺组织较为柔软,疼痛感较轻,影像质量最佳。

(二)检查过程

    受检者需要站在钼靶摄影设备前,将乳房放置在摄影板上进行多角度拍摄。技师会轻柔地压缩乳房,以获取更清晰的影像。整个过程一般不超过十分钟,受检者会感到轻微的压迫感。

(三)检查后

    检查完成后,无特殊不适即可恢复日常活动。如有任何反应或不适感,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五、乳腺钼靶检查的注意事项

(一)辐射剂量

    钼靶检查有一定的辐射,但剂量非常低。单次乳腺钼靶检查辐射剂量仅为0.3msv,相当于做一次短程飞机所受的辐射剂量。对于普通成年人来说,单次钼靶检查的辐射计量是安全的。

(二)检查时的不适感

    检查时会有轻微不适,但属正常现象。适度的压迫是为了让乳腺组织更加展开,以获取更清晰的影像。为了减少检查的不适,可以选择在月经结束后的7到10天进行。

六、乳腺钼靶检查的局限性

    尽管钼靶检查非常重要,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对于致密型乳腺的女性,钼靶检查可能难以发现微小病变。此外,钼靶检查的报告解读相对复杂,可能需要专业医生进行解读。

七、总结

    乳腺钼靶检查是目前公认的乳腺癌筛查的有效方法。通过定期进行检查,尤其是高风险人群,可以早期发现潜在问题,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希望每位女性朋友都能重视乳腺健康,定期体检,确保身体健康。

八、预防建议      

    为了进一步降低乳腺癌的风险,建议女性朋友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 均衡饮食: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2.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

3. 控制体重:避免肥胖,维持健康的体重指数(BMI)。

4. 限制酒精摄入:减少酒精消费,最好不超过每天一杯。

5. 定期体检:除了乳腺钼靶检查,还应包括临床乳房检查和自我乳房检查。

6. 避免激素替代疗法: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使用激素替代疗法,尤其是长期使用。

7. 了解家族史:了解直系亲属中是否有乳腺癌病史,并与医生讨论个人风险。 通过这些综合措施,我们可以更有效地预防乳腺癌,保护女性健康。

 

(来晓光 濮阳县第二人民医院 放射科 主管技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