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儿童退热药怎么选?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区别在哪?

2024-09-07 13:3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孩子发烧时,家长最纠结的莫过于“该吃布洛芬还是对乙酰氨基酚?”这两种药是儿科最常用的退热药,但适用年龄、用法、禁忌各有不同,用错可能增加风险。本文从成分、效果、安全性等6个维度对比,教你科学选药、正确用药。

一、先搞清楚:儿童退热药只有这2种“安全选择”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儿科学会(AAP)唯一推荐的儿童退热药是布洛芬(Ibuprofen)和对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又名扑热息痛),其他如阿司匹林(可能引发瑞氏综合征,12岁以下禁用)、尼美舒利(肝毒性风险)等均不建议给儿童使用。

核心区别对比表

表格

对比维度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布洛芬(Ibuprofen)

常用剂型口服溶液、栓剂、颗粒剂口服混悬液、栓剂、颗粒剂

适用年龄3月龄以上(新生儿需医生指导)6月龄以上

退热起效时间30-60分钟40-90分钟

退热持续时间4-6小时6-8小时

主要作用中枢退热(降低体温调定点)外周退热(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副作用风险过量伤肝(尤其长期或超量)可能刺激胃肠道、脱水时伤肾

二、6大关键区别详解:根据宝宝情况选对药

1.适用年龄:严格遵守“月龄红线”

对乙酰氨基酚:

✅3个月以上宝宝可安全使用,新生儿(<28天)需医生评估后使用(因肝脏代谢酶未成熟)。

✅代表药:泰诺林(口服混悬液/滴剂)、小儿退热栓(栓剂,适合呕吐时用)。

布洛芬:

✅6个月以上宝宝可用,6月龄以下禁用(可能导致肾功能损伤风险)。

✅代表药:美林(口服混悬液)、芬必得(12岁以上可用,儿童需选专用剂型)。

注意:早产儿或低体重儿(<2.5kg),即使满3个月,也需咨询医生调整剂量。

2.退热效果:看体温和宝宝状态

对乙酰氨基酚:

降温幅度约1-1.5℃,适合轻中度发热(38.5-39℃),尤其适合宝宝体温刚超过38.5℃、精神稍差时使用。

布洛芬:

降温幅度可达1.5-2℃,退热效果更强、持续更久,适合高热(39℃以上)或体温反复升高的情况(如流感发热)。

举例:宝宝38.8℃,能玩能笑,选对乙酰氨基酚;宝宝40℃,烦躁哭闹,选布洛芬。

3.副作用:两类药的“致命禁忌”

对乙酰氨基酚:

❌最大风险是“过量伤肝”:单次剂量超过15mg/kg(如10kg宝宝一次超过150mg),或24小时内超过5次(每次间隔≥4小时),可能导致肝损伤。

✅安全点:不与其他含对乙酰氨基酚的药同服(如复方感冒药,成分表含“扑热息痛”)。

布洛芬:

❌3类情况禁用:

①脱水、呕吐、腹泻时(可能加重肾脏负担);

②有哮喘史(可能诱发支气管痉挛,风险约5-10%);

③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副作用:可能刺激胃黏膜,建议饭后服用,少量多餐防呕吐。

4.给药方式:口服为主,栓剂备用

口服剂型:最常用,需按体重计算剂量(见下表),避免按年龄估算(同年龄宝宝体重差异大)。

表格

体重对乙酰氨基酚(15mg/kg/次)布洛芬(10mg/kg/次)间隔时间24小时最大次数

5kg 75mg(1.5ml滴剂)50mg(1ml混悬液)≥4小时6次

10kg 150mg(3ml滴剂)100mg(2.5ml混悬液)≥6小时4次

15kg 225mg(4.5ml滴剂)150mg(3.75ml混悬液)≥6小时4次

栓剂(肛门给药):

✅适合呕吐无法口服时使用,剂量与口服相同,但起效稍慢(约1小时)。

❌不建议频繁使用(可能刺激肠道),且插入时需轻柔,避免损伤肛门黏膜。

5.联合/交替用药: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不推荐常规联合使用:两种药同时服用不会增强退热效果,反而增加肝肾负担。

哪些情况可交替?

①高热持续不退(如用一种药4小时后体温仍>39℃,宝宝烦躁不安);

②24小时内单药已达最大剂量,体温仍反复。

✅具体用法: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间隔2-3小时交替,每种药仍需遵守24小时最大次数(如布洛芬4次+对乙酰氨基酚5次,共9次,但需医生评估)。

6.特殊场景用药:感冒、流感、疫苗后发热怎么选?

普通感冒发热:两种药均可,优先选对乙酰氨基酚(胃肠道刺激小)。

流感高热(反复39-40℃):布洛芬更适合(退热持续久,且有轻度抗炎作用)。

疫苗后低热(<38.5℃):无需用药,物理降温即可;若>38.5℃且宝宝难受,选对乙酰氨基酚(更温和)。

热性惊厥高危宝宝:有惊厥史的孩子,体温≥37.5℃且上升快时,可提前30分钟喂药(优先选布洛芬,因持续时间长,减少体温波动)。

三、用药前必看:5个“致命错误”别踩

���错误1:按年龄给药,不看体重

❌误区:“2岁宝宝喝5ml美林”——同年龄宝宝体重可能相差5kg,剂量差异达50mg(相当于成人1片药),必须按说明书“体重-剂量表”给药。

���错误2:体温一到38.5℃就喂药

✅正确:退热药主要缓解不适,若宝宝38.5℃但能吃能玩、精神好,可先物理降温(减少衣物、温水擦身);若烦躁哭闹、拒绝进食,即使38℃也可给药。

���错误3:用酒精/冰敷快速降温

❌危害:酒精擦身可能导致皮肤吸收中毒,冰敷易引发寒战(反而让体温升高)。

✅正确:穿宽松衣物,用37℃左右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每次10分钟,配合多喝温水。

���错误4:和复方感冒药同服

❌风险:复方感冒药(如氨酚伪麻那敏、小儿氨酚黄那敏)多含对乙酰氨基酚,叠加服用易过量(如泰诺林+氨酚黄那敏,可能导致剂量超标50%)。

✅原则:吃退热药时,停掉所有含“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的复方药。

���错误5:发热时给宝宝捂汗

❌后果:宝宝体温调节能力弱,捂汗可能导致“捂热综合征”,出现高热、脱水、呼吸衰竭。

✅做法:穿单层棉质衣服,盖薄被,四肢冰凉时可温水泡脚(水温38-40℃,10分钟),促进循环。

四、家长最关心的10个问题,一次解答

1:3个月以下宝宝发热怎么办?

✅立即就医!新生儿免疫系统弱,哪怕体温37.5℃,也可能是感染(如败血症),需医生排查病因,不建议自行用药。

2:布洛芬会导致孩子脱水吗?

✅布洛芬可能增加出汗,需在用药前后多喝温水(尤其腹泻、呕吐时),避免脱水。若宝宝尿少、口唇干燥,优先选对乙酰氨基酚。

3:两种药可以混着吃吗?

❌不建议!除非医生明确指导交替使用,否则单独使用更安全,且每次喂药前核对成分,避免重复。

4:吃了药体温没降到正常,需要加量吗?

❌不能!退热药只能将体温降至37-38℃,无法完全正常(因感染未控制),过量给药风险远大于降温效果,需间隔足够时间(对乙酰氨基酚≥4小时,布洛芬≥6小时)。

5:退烧后还需要再吃吗?

✅不需要!体温正常后停药,若再次发热>38.5℃且宝宝不适,再按剂量服用,24小时内不超过最大次数。

6:肝功能不好的宝宝能吃对乙酰氨基酚吗?

❌慎用!对乙酰氨基酚90%经肝脏代谢,严重肝损伤(如胆道闭锁、肝炎)患儿需改用布洛芬(需确认肾功能正常)。

7:布洛芬混悬液开封后能保存多久?

✅未开封:按保质期(通常1-2年);开封后:常温保存不超过1个月,每次用前摇匀,若出现沉淀、异味立即停用。

8:栓剂和口服药剂量一样吗?

✅一样!栓剂剂量按体重计算,如10kg宝宝口服需100mg布洛芬,栓剂也选100mg规格,插入深度约1-2cm(避免过深损伤直肠)。

9:孩子拒绝吃药怎么办?

✅技巧:用带有刻度的喂药器,从嘴角缓慢推入,避免呛咳;可混在少量果汁(非碳酸饮料)中,但需确保整量喝完;服药后给一颗小溶豆(转移注意力)。

10:退热贴、退热栓哪个效果好?

✅都只是辅助!退热贴通过水凝胶蒸发散热,降温幅度<0.5℃;退热栓和口服药成分相同,效果取决于剂量,而非剂型。

五、写在最后:退热药是“对症药”,不是“万能药”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虽能快速退热,但只能缓解症状,无法治疗感染(病毒或细菌)。家长需牢记:

1.重点观察精神状态:持续高热但能玩能笑,通常问题不大;若体温不高但精神差、嗜睡、抽搐,立即就医。

2.记录用药细节:每次喂药时间、剂量、体温变化记在手机备忘录,就诊时提供给医生,避免重复用药。

3.备药原则:家中只需备一种退热药(根据宝宝年龄选),无需同时囤两种,开封后定期检查保质期。

最后提醒:3岁以下宝宝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用药前务必核对说明书,或拍照咨询儿科医生(尤其是体重<10kg的宝宝)。科学退热+及时就医,才能让宝宝在发烧时少遭罪,家长少焦虑。

(樊琦 河南省内黄县妇幼保健院 儿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