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心血管意外事件犹如隐匿的“幽灵”,随时可能悄然降临。无论是突发的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还是脑出血等,都可能让患者在短时间内面临生命威胁。而急救黄金4分钟,这一决定生死的关键时间窗口,正是普通人挺身而出、挽救生命的宝贵契机。掌握正确的心血管意外应对法,不仅是对他人生命的尊重与守护,更是构建安全、健康社会环境的重要一环。
一、急救黄金4分钟:生命与时间的赛跑
(一)黄金4分钟的定义与重要性
急救黄金4分钟,指的是在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发生后的最初4分钟内,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对于患者的生存和后续康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当心脏骤停发生时,血液循环立即中断,大脑等重要器官因缺氧而迅速受到损伤。大脑对氧气的需求极高,在缺氧4到6分钟后,脑细胞就可能开始遭受不可逆的损害,甚至导致脑死亡。因此,在这4分钟内迅速启动心肺复苏术(CPR)等急救措施,能够暂时替代心脏泵血及肺部呼吸功能,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和康复质量。
(二)黄金4分钟内急救措施的必要性
在心脏骤停后的黄金4分钟内,每拖延1分钟,患者的生存概率就会显著降低。研究表明,心脏骤停后每延误1分钟,存活率将降低7%—10%。及时实施心肺复苏术等急救措施,能够在没有专业设备的情况下维持大脑和心脏功能,延缓大脑和其他器官的缺氧损伤,为后续的专业救治争取宝贵时间。
二、常见心血管意外及其症状识别
(一)心脏骤停的症状与识别
心脏骤停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表现为患者突然失去意识、呼吸停止、脉搏消失。当发现有人突然倒地,施救者首先要迅速判断是否为心脏骤停。可以通过轻拍双肩、大声呼唤来检查其意识,同时触摸颈动脉搏动和观察胸廓起伏情况。若患者没有反应、颈动脉搏动消失、胸廓无起伏,即可判断为心脏骤停,需立即启动急救程序。
(二)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与识别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脏某区域血流突然减少或中断,导致心肌细胞因缺血而坏死。患者常表现为胸前区疼痛、呼吸不畅、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疼痛质地多为“压迫感、挤压感、沉重感”,且多为持续长时间不缓解,无明显疼痛峰值,休息或药物不能减轻症状。如果发现身旁的人突然出现这些症状,持续时间大于15分钟,就需要高度怀疑心肌梗死的可能,应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
(三)脑出血的症状与识别
脑出血是指脑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脑实质内,导致脑组织受损。患者可能出现突发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肢体偏瘫、言语不清等症状。若发现有人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同时伴有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情况,应高度怀疑脑出血的可能,需立即让患者在平坦的地方平躺下,并使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出现呕吐时造成窒息,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三、急救黄金4分钟内的应对措施
(一)心肺复苏术(CPR)的操作步骤
1.确认环境安全与自我防护:施救者首先要观察周围环境,确保自身和患者的安全,避免在危险的环境中进行急救。
2.判断意识与反应,启动急救措施:双手轻拍患者肩膀,在左右耳旁呼唤患者,没有反应则判断为意识丧失,立即呼喊他人协助并帮忙拨打急救电话“120”。
3.判断脉搏和呼吸,实施急救措施:一手食指和中指并拢,放在气管正中部位,然后向一旁滑移约2至3厘米,至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凹陷处,判断颈动脉搏动,同时观察胸廓是否有起伏,时间小于10秒。无颈动脉搏动,无胸廓起伏,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4.进行胸外按压,维持血液循环:解开患者衣扣暴露胸腹部,松开裤带,确保患者背部与地面充分接触,身体摆正,双手放于身体两侧。施救者于患者侧面,双膝打开与肩同宽,紧贴患者上臂外侧,两手掌根重叠,手指翘起不接触胸壁,掌根按压,每次按压后放松掌根,但不得移位,确保肩、肘、腕关节在同一直线,利用上半身重量垂直向下按压,按压深度至少达到5厘米,并避免过深导致胸骨骨折。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至120次,每次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避免中断或过度按压。
5.清理口腔异物,充分打开气道:口腔内如有假牙或呕吐物等,应迅速清除,确保气道畅通。头颈部无损伤的患者,适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施救者手指伸直,五指并拢,将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另一手放在下颌骨骨性部分,轻轻抬起下颌并后仰,使下颌尖—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避免过度后仰导致颈椎损伤。颈部有损伤的患者,适用双手抬颌法开放气道。施救者用双手从两侧将患者双下颌抬起,使头后仰下颌骨前移,即可打开气道。
6.人工呼吸:每次吹气时间约为1秒,给予两次人工呼吸。吹气完毕后,立即松开捏鼻翼的手,患者胸廓自然回缩。
7.按压吹气交替,维持基础生命:按压与吹气比例为30次胸外按压后给予2次人工呼吸,完成人工呼吸后,立即回到胸外按压位置,按照30∶2的比例进行循环操作。进行5个循环(约2分钟)后,重新评估患者,未见好转,继续行心肺复苏术,直到专业医务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生命体征。
(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方法
如果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找到了AED,可先使用,听它的语音提示和屏幕显示来操作。AED不会对无心率,且心电图呈水平直线的伤者进行电击,其本身并不能让患者恢复心跳,只能通过电击终止致命性心律失常,如室颤、室扑等,再通过心脏高位起搏点兴奋重新控制心脏搏动,从而使心脏恢复跳动。如患者因其心脏基础疾病在除颤后无法恢复心跳,自动体外除颤器会提示没有除颤指征,并建议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三)其他常见心血管意外的应急处理
1.突发心绞痛:让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者速效救心丸,并安慰患者稳定情绪,给予其吸氧。必要时候应实施心肺复苏术,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2.血压升高:让患者坐下休息,并保持安静。同时,可以给患者喝一些温水,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如果血压持续升高,且伴有头痛、恶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3.出现晕厥:应立即将患者放置在安全的地方,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可以给患者喝一些温水,帮助恢复意识。如果长时间没有恢复意识,应及时就医,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四、急救后的后续处理与注意事项
(一)等待专业救援到来
在实施急救措施的同时,要持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跳等。等待专业救援人员到来后,向他们详细说明患者的情况和已采取的急救措施,以便专业人员能够迅速、准确地开展后续救治工作。
(二)避免错误急救行为
在急救过程中,要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行为。例如,对于心梗患者,不要自行乘车去医院,以免在途中发生心脏骤停的状况;不要随意给患者喝水或应用硝酸甘油(尤其注意血压和用药禁忌);对于脑出血患者,不要拖拽患者或给予药物和水,以免加重病情。
(三)心理安抚与支持
在急救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还要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安抚和支持。让患者保持平静、放松的状态,有助于提高急救效果。同时,施救者自身也要保持冷静,按照正确的急救步骤进行操作。
五、提升公众急救意识与技能的重要性
(一)急救知识普及的现状与不足
目前,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程度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许多人虽然知道急救的重要性,但缺乏系统的急救知识培训和实际操作经验。在面对突发的心血管意外事件时,往往不知所措,错过了最佳的急救时机。
(二)政府、医疗机构、社区的推广措施
为了提升公众的急救意识与技能,政府、医疗机构、社区等应加大急救知识普及力度。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演练活动、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公众传授心肺复苏术、自动体外除颤器使用等基本急救知识和技能。同时,鼓励公众参与急救培训,取得急救证书,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三)个人学习急救知识的途径与意义
个人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学习急救知识,如参加急救培训课程、观看急救教学视频、阅读急救科普书籍等。掌握急救知识不仅能够在关键时刻挽救他人的生命,还能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为构建安全、健康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结语
急救黄金4分钟,是生命与时间的赛跑,是普通人守护他人生命的宝贵契机。让我们共同学习心血管意外应对法,提升急救意识与技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每一个宝贵的生命争取生的希望。因为,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和守护,每一次急救都可能创造生命的奇迹。
(李娇娇 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 老年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