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心脏骤停黄金4分钟,急救护理该咋做?

2024-10-18 10:3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心脏骤停是一种极其危急的状况,一旦发生,患者的心跳和呼吸会骤然停止。大脑在缺血缺氧4 - 6分钟后就会出现不可逆损伤,因此这最初的4分钟被称为“黄金4分钟”,是实施急救的关键时期。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急救护理措施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能否挽回。了解这些专业的急救护理知识,不仅有助于医护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实施有效救治,也能让普通老百姓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为患者争取宝贵的生存机会。

一、快速准确的判断

(一)症状识别

1. 意识判断:发现疑似心脏骤停患者,应首先轻拍其双肩,在患者双耳旁大声呼唤:“喂,你怎么了?”若患者无任何反应,可初步判断其意识丧失。这是心脏骤停的重要标志之一,因为心脏骤停会导致大脑供血中断,进而使患者迅速失去意识。

2. 呼吸观察:在判断意识的同时,需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将脸颊贴近患者口鼻感受气流,同时眼睛看向患者胸部,观察有无起伏,时间控制在5 - 10秒。若患者呼吸停止或仅出现濒死叹息样呼吸(即呼吸缓慢、不规则,类似叹气),则高度怀疑心脏骤停。濒死叹息样呼吸看似有呼吸动作,但实际上无法有效进行气体交换,同样需要立即进行急救。

3. 脉搏检查:非专业人员可不进行脉搏检查,以免判断失误耽误急救时间。专业医护人员在判断意识和呼吸后,可触摸患者颈动脉搏动,位置在喉结旁开两横指处,触摸时间不超过10秒。若未触及搏动,结合其他症状,可确定心脏骤停。

(二)环境评估

1. 安全性判断:在实施急救前,必须确保现场环境安全。观察周围有无危险因素,如火灾、漏电、交通危险等。若现场存在危险,应尽快将患者转移至安全地带,避免在急救过程中造成二次伤害。例如,在马路上发现心脏骤停患者,要迅速将其移至路边安全位置,同时设置警示标志,防止过往车辆碰撞。

2. 急救资源确认:快速查看现场是否有可用的急救设备和资源,如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急救箱等。如果现场有AED,应立即准备使用,因为早期使用AED能显著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若现场没有AED,要安排人员尽快呼救并获取AED。

二、争分夺秒的急救措施

(一)心肺复苏(CPR)

1. 胸外按压:将患者仰卧在坚实的平面上,施救者跪在患者一侧。双手交叠,掌根放在患者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交界处),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频率保持在每分钟100 - 120次。按压过程中要保证用力均匀、节奏稳定,每次按压后让胸廓充分回弹,以利于心脏充盈。高质量的胸外按压能维持心脏和大脑的基本血液供应,为后续救治争取时间。

2. 开放气道:在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需开放患者气道。可采用仰头抬颌法,一只手放在患者前额,用力向后压使头部后仰,另一只手抬起下颌,使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于地面,以解除舌根后坠对气道的阻塞,确保气道通畅。

3. 人工呼吸:开放气道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施救者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鼻子,深吸一口气后,将自己的嘴完全包住患者的嘴,缓慢吹气,每次吹气持续1秒以上,观察到患者胸廓有明显起伏即为有效。每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如此反复进行,形成CPR的循环操作。

(二)早期除颤

1. AED使用:如果现场有AED,应在进行CPR的同时尽快使用。打开AED电源,按照语音提示操作。AED会自动分析患者心律,若提示需要除颤,确保周围人员离开患者后,按下除颤按钮。除颤能使心脏恢复正常节律,是心脏骤停急救中非常关键的一步。一般来说,每延迟1分钟除颤,患者生存率会下降7% - 10%。

2. 除颤后处理:除颤后,应立即继续进行CPR,不要等待观察患者反应,因为除颤后心脏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正常功能,持续的CPR有助于维持循环。

(三)气管插管与呼吸支持

1. 气管插管时机:专业医护人员在进行CPR的过程中,若有条件,应尽早进行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能保证气道通畅,有效进行通气和氧合,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一般在急救团队到达后,根据现场情况和患者生命体征,判断是否进行气管插管。

2. 呼吸支持方式:气管插管后,连接呼吸机或简易呼吸器进行呼吸支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呼吸参数,如呼吸频率、潮气量等,确保患者得到足够的氧气供应,排出二氧化碳。

三、持续有效的后续护理

(一)病情监测

1. 生命体征监测:在进行急救的同时,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使用心电监护仪密切观察心率和心律变化,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通过血压监测,了解患者的循环状态,调整补液量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

2. 意识状态观察:密切关注患者的意识恢复情况,可通过呼唤、疼痛刺激等方式判断。意识恢复是患者病情好转的重要标志之一,若患者逐渐恢复意识,应进一步评估其神经系统功能,如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肢体活动等。

(二)高级生命支持

1.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肾上腺素是心脏骤停急救的常用药物,可通过静脉注射,增强心脏收缩力,提高血压,改善心脏和大脑的血液灌注。还可根据患者的心律情况,使用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2. 病因治疗:积极查找心脏骤停的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如因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心脏骤停,在患者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后,应尽快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开通堵塞的血管;若是严重电解质紊乱引起的,要及时纠正电解质失衡。

(三)心理支持

1. 患者心理护理:若患者恢复意识,往往会因经历心脏骤停而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医护人员要及时给予心理安慰,向患者解释病情和治疗过程,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后续治疗。

2. 家属心理支持:心脏骤停患者的家属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医护人员要及时与家属沟通,告知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进展,给予家属心理支持和安慰,让家属了解急救措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避免因家属的不理解而影响急救工作的进行。

心脏骤停的黄金4分钟稍纵即逝,无论是专业医护人员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应该掌握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知识。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准确地实施急救措施,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同时,定期参加急救培训,提高急救技能,也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全社会共同关注和重视心脏骤停的急救,才能让更多患者在生死边缘获得一线生机。

(郑治锦 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 急诊门诊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