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急性心梗发作时的家庭急救护理:黄金4分钟怎么做?

2024-07-10 12:0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危急病症。大部分的心源性猝死都是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猝死发生后的4分钟是黄金抢救期。研究表明,若能在患者倒地1分钟内立即使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进行除颤,抢救成功率可高达90%;而当时间拖延至4分钟时,成功率会骤降至50%左右,每延迟1分钟,生存率就会显著下降。掌握黄金4分钟内的家庭急救措施,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一、黄金4分钟的核心原则:快速识别与立即行动

心梗典型症状包括突发持续性胸痛(压榨感、窒息感),可放射至左肩、下颌、背部,伴大汗、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甚至晕厥。若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或家族史,出现上述症状需高度警惕。

第一步:立即拨打120

保持冷静,清晰告知接线员患者症状(如“胸痛持续15分钟未缓解”)、具体地址及附近标志性建筑。通话后保持电话畅通,避免占线,必要时派人到路口引导救护车。

第二步:确保环境安全与患者体位

禁止搬动:避免搀扶患者走动或背负送医,颠簸可能加重心肌缺血。

体位调整:

意识清醒者:取半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呕吐误吸。

呼吸困难者: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

血压低于90/60mmHg者:平卧位,抬高下肢增加脑供血。

环境管理:松解领口、腰带,保持室内安静,开窗通风或使用制氧机(氧流量4-6L/min)。

二、黄金4分钟内的关键急救措施

1.药物自救(无禁忌时)

硝酸甘油:舌下含服1片(0.5mg),5分钟后未缓解可再含1片,15分钟内不超过3片。禁忌:血压低于90/60mmHg、24小时内使用西地那非(伟哥)者禁用。

阿司匹林:嚼服300mg(3片100mg肠溶片),可抑制血栓形成。禁忌:有出血倾向(如胃溃疡、脑出血病史)或对阿司匹林过敏者禁用。

速效救心丸:舌下含服10-15粒,作为硝酸甘油替代方案。

2.心脏骤停的紧急处理:心肺复苏(CPR)

若患者突发意识丧失、呼吸停止或呈叹息样呼吸,需立即启动CPR:

胸外按压:

位置: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下半段)。

手法:双手叠扣,掌根紧贴胸壁,肘关节伸直,利用上半身重量垂直下压。

深度:5-6cm,频率100-120次/分,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弹。

人工呼吸:

开放气道:仰头提颏法(一手压额头,另一手食指中指托下颌)。

吹气:捏住鼻孔,口对口密封吹气1秒,观察胸廓起伏,避免过度通气。

按压与通气比例:30:2(非专业人员可仅持续胸外按压)。

AED使用:若现场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按语音提示贴电极片,分析心律后自动除颤。注意:除颤前确保所有人离开患者,避免触电。

三、黄金4分钟外的延续护理

1.生命体征监测

脉搏与呼吸:每2分钟触摸颈动脉(非专业人员可省略),观察胸廓起伏。

血压与血氧:有条件者使用电子血压计和脉搏血氧仪,记录数据供急救人员参考。

症状记录:记录胸痛开始时间、药物使用时间及反应,如“14:30胸痛,14:32含服硝酸甘油1片,14:37症状未缓解”。

2.心理支持与禁忌行为

情绪安抚:用平静语气重复“救护车马上到”,避免患者因恐惧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肌耗氧。

禁止行为:

禁止喂食或饮水(防呕吐误吸)。

禁止拍打患者或摇晃身体(可能诱发室颤)。

禁止自行驾车送医(易延误抢救时机)。

四、高危人群的预防策略

生活方式干预:

戒烟限酒,避免二手烟。

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晨起剧烈运动。

饮食低盐低脂,增加膳食纤维(全谷物、蔬菜)和Omega-3脂肪酸(深海鱼)摄入。

疾病管理:

控制血压(<140/90mmHg)、血糖(空腹<7mmol/L)、血脂(LDL-C<1.8mmol/L)。

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他汀类调脂药。

定期筛查:

40岁以上人群每年检测心电图、心脏超声。

有胸痛症状者及时进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或造影检查。

五、急救误区澄清

误区1:“硝酸甘油能治愈心梗”

事实:硝酸甘油仅缓解症状,需尽快就医开通闭塞血管(如溶栓或支架植入)。

误区2:“心脏骤停患者需先拍背”

事实:拍背可能延误CPR时机,应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误区3:“AED会电击活人”

事实:AED仅对可除颤心律(如室颤)放电,安全可靠。

急性心梗的黄金4分钟是生死时速的较量。家庭急救需以“快速识别、立即呼救、科学施救”为核心,结合药物自救、CPR和AED使用,为专业救治争取时间。同时,高危人群应通过健康管理降低发病风险,共同构筑生命防线。

(王莎莎 河南省肿瘤医院 重症医学科ICU)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