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是各类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患者需长期居家管理以控制病情。科学护理涵盖饮食、用药、运动、监测等多个维度,需患者及家属系统掌握关键要点。
一、饮食管理:低盐低脂,精准控量
低盐饮食
每日钠盐摄入量需严格控制在2-4克,避免腌制食品、酱料及加工食品。高盐饮食会加重水钠潴留,导致水肿和呼吸困难。例如,1片腊肉含盐量约3克,接近全天总量,需完全避免。
低脂饮食
选择瘦肉(如鸡胸肉、鱼肉)、脱脂奶制品,减少动物内脏、油炸食品摄入。高脂饮食会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心脏负荷。建议每日脂肪供能比不超过总热量的25%。
控制液体摄入
每日饮水量(包括汤、粥)不超过1升,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水肿患者需记录24小时出入量,若体重每日增加超过0.5公斤,提示液体潴留,需及时就医调整利尿剂剂量。
少食多餐,避免过饱
每餐以7分饱为宜,减少心脏供血需求。推荐每日5-6餐,以小米粥、鸡蛋羹、蒸蔬菜等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产气食物(如豆类、碳酸饮料)加重腹胀。
营养均衡,补充微量元素
增加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菠菜、坚果),有助于维持电解质平衡。但肾功能不全患者需遵医嘱调整摄入量。
二、用药管理:规律服药,监测副作用
核心药物分类与作用
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促进排尿,减轻水肿。需每日监测体重,若3天内体重增加超过2公斤,提示疗效不足。
ACEI/ARB类药物(如卡托普利、缬沙坦):扩张血管,降低心脏负荷。用药初期可能出现干咳、低血压,需定期监测血压。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减慢心率,改善心肌重构。初始剂量需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至目标剂量,避免突然停药引发反跳效应。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螺内酯):协同利尿,减少心肌纤维化。需定期监测血钾,防止高钾血症。
用药注意事项
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例如,β受体阻滞剂停药可能导致心率反跳性增快,诱发急性心衰。
记录用药时间及反应,如利尿剂服用后2小时内未排尿,需警惕电解质紊乱。
定期复查血常规、电解质、肾功能,每3个月评估一次药物疗效与安全性。
三、日常监测:体重、症状与体征
体重监测
每日固定时间(如晨起排便后)测量体重,若3天内体重增加超过2公斤,提示液体潴留,需增加利尿剂剂量或就医。
症状观察
呼吸困难:夜间平卧时加重,需垫高枕头或改为半卧位。
水肿:下肢按压出现凹陷且恢复缓慢,提示心衰加重。
乏力、食欲减退:可能为心输出量下降导致,需警惕病情恶化。
生命体征监测
心率:静息状态下心率应控制在60-100次/分,若持续超过100次/分或低于50次/分,需就医调整药物。
血压:收缩压宜维持在90-130mmHg,避免过低导致器官灌注不足。
四、运动与休息:量力而行,避免久卧
活动强度分级
心功能Ⅰ-Ⅱ级: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每日30分钟,分2-3次完成。
心功能Ⅲ级:以床上被动运动为主,如踝泵运动(每小时10次)预防深静脉血栓。
心功能Ⅳ级:严格卧床休息,采用半卧位(床头抬高30-45度)减轻呼吸困难。
运动禁忌与监测
避免等长运动(如举重、俯卧撑),此类运动会增加心脏后负荷。
运动时心率不超过(170-年龄)次/分,若出现胸痛、头晕需立即停止。
冬季运动选择室内环境,避免寒冷刺激引发血管痉挛。
五、心理支持与感染预防
心理护理
心衰患者常因病情反复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家属应鼓励患者表达感受,通过听音乐、阅读等方式缓解压力。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干预。
预防感染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
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流感季节佩戴口罩。
接种肺炎疫苗、流感疫苗,降低呼吸道感染风险。
六、紧急情况处理
若出现以下症状,需立即就医:
持续呼吸困难,无法平卧
咳粉红色泡沫痰(急性肺水肿表现)
意识模糊、肢体冰冷(心源性休克征兆)
严重水肿伴少尿(肾功能恶化可能)
心力衰竭的居家管理需患者、家属与医生紧密配合。通过科学饮食、规律用药、精准监测及适度运动,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记住:每一次细心护理,都是对心脏功能的珍贵守护。
(王莎莎 河南省肿瘤医院 重症医学科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