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肝部CT能显示哪些病变?

2025-04-23 15:4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咱们都知道,肝脏是人体里一个超级重要的“大工厂”,负责解毒、代谢、合成蛋白质等一大堆关键任务。可这肝脏要是出了毛病,身体就会亮起红灯。那怎么才能知道肝脏里到底藏着啥问题呢?这时候,肝部CT就闪亮登场啦!它就像一个超级侦探,能深入肝脏内部,揪出那些捣乱的病变。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肝部CT都能发现哪些肝脏病变。

一、肝部CT:肝脏的“透视眼”

CT,全名叫计算机断层扫描,简单说,就是给肝脏拍一系列超级详细的“照片”。它利用X射线从不同角度照射肝脏,电脑把这些信息整合起来,生成肝脏内部结构的清晰图像。和普通的X光片不一样,CT能一层一层地看肝脏,就像把肝脏切成薄片来观察,这样哪怕是藏在角落里的小病变,也很难逃过它的“法眼”。

二、肝部CT能发现的常见病变

(一)肝囊肿:肝脏里的“小水泡”

肝囊肿简单来说,就是肝脏里长了一些“小水泡”。这些水泡里装满了液体,大部分是良性的,就像肝脏里多了一些无害的小水球。它们可能是天生的,也可能是后天因为一些小炎症或者小损伤慢慢形成的。在CT图像上,肝囊肿看起来就像肝脏里一个个圆圆的、边界特别清楚的黑影,里面是液体,对X射线的吸收少,显示出来就是黑色的。这些黑影周围的组织结构都看得清清楚楚,就像在白色背景上放了一个个透明的小球。小的肝囊肿一般没啥症状,很多人都是体检做CT的时候才发现的。但如果囊肿长得比较大,可能会压迫周围的组织,让人感觉肚子胀、肚子疼,或者吃饭没胃口。大部分肝囊肿都不需要特殊治疗,定期复查,看看它有没有变大就行。要是囊肿实在太大,或者引起了明显的不舒服,医生可以通过穿刺把里面的液体抽出来,或者做个小手术把它切掉。

(二)肝血管瘤:肝脏里的“血管团”

肝血管瘤是肝脏里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实就是一团乱糟糟的血管。这些血管就像一条条扭在一起的小水管,里面流动着血液。它一般也是天生的,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变成恶性肿瘤,就像肝脏里长了一个小小的、良性的“血管疙瘩”。在CT平扫的时候,肝血管瘤可能看起来就是一个边界比较清楚的圆形或者椭圆形的低密度影,颜色比正常肝脏组织要暗一些。如果给CT“加点料”,打上造影剂,再重新扫描,就会发现这个病变的地方会慢慢被造影剂填充,就像一个慢慢被点亮的小灯笼。它填充造影剂的速度比较慢,消失得也比较慢,和正常的肝脏组织不一样,通过这个特点,医生就能很容易地把它和其他病变区分开来。小的肝血管瘤通常也不会有啥症状,很多人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肝脏里有这个东西。但如果血管瘤长得比较大,或者长在肝脏表面,受到外力挤压的时候,就可能会破裂出血,这就会引起肚子疼、血压下降等危险情况。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还是比较低的。大多数肝血管瘤只要定期复查,观察它的大小和变化就行。要是血管瘤长得很快,或者引起了明显的不舒服,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手术治疗。

(三)肝硬化:肝脏的“硬化危机”

肝硬化就像是肝脏经历了一场“大灾难”后的“废墟”状态。正常情况下,肝脏的细胞排列得整整齐齐,就像一个个有序的小房间。但要是得了肝硬化,肝脏细胞就会因为各种原因(比如长期喝酒、病毒感染等)受到损伤慢慢死去。肝脏为了修复自己,就会长出一些纤维组织来填补空缺,这些纤维组织越来越多,就会把正常的肝脏细胞挤得乱糟糟的,肝脏的结构也就被破坏了,变得又硬又小,功能也会大打折扣。在CT图像上,肝硬化的肝脏会有一些明显的变化。肝脏的轮廓会变得不光滑,表面凹凸不平,就像一个被揉皱了的纸团。肝脏的体积可能会缩小,密度也会不均匀,有的地方密度高,有的地方密度低。肝硬化还可能会引起一些并发症,比如脾脏肿大、门静脉增宽等,在CT上也能清楚地看到。肝硬化对身体的危害可大了。它会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导致身体里的毒素排不出去,营养物质吸收不了,人就容易出现乏力、没胃口、脸色发黄等症状。肝硬化还可能会进一步发展成肝癌,这可是要命的病。一旦发现肝硬化,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控制病情的发展,平时也要注意保护肝脏,别再让它受到伤害了。

(四)肝癌:肝脏的“致命杀手”

肝癌就是肝脏里长出了恶性肿瘤细胞,这些细胞就像一群疯狂生长的“小怪兽”,它们会不停地分裂、繁殖,破坏肝脏的正常组织,还会跑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去“安营扎寨”,也就是发生转移。肝癌的发生和很多因素有关,长期患有肝炎(尤其是乙肝和丙肝)、肝硬化、长期喝酒、吃霉变的食物等。在CT上,肝癌的表现多种多样。小的肝癌可能只是一个边界不太清楚的小结节,密度和正常肝脏组织有点不一样。随着肿瘤长大,它的形状可能会变得不规则,有的地方还会出现坏死、出血,在CT上就能看到肿瘤里面有更低密度或者更高密度的区域。肝癌周围的血管可能会被肿瘤侵犯或者包裹,在CT增强扫描的时候,能看到肿瘤的血液供应和正常肝脏组织不一样,呈现出“快进快出”的特点,也就是造影剂进入肿瘤的速度快,出来的速度也快。肝癌是一种非常凶险的疾病,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很多人发现的时候已经是中晚期了。到了中晚期,肝癌会引起肚子胀、肚子疼、体重下降、黄疸(眼睛和皮肤发黄)等症状,严重的时候还会危及生命。对于有肝癌高危因素的人,一定要定期做肝部CT检查,争取早发现、早治疗。如果能在早期发现肝癌,通过手术切除、射频消融等方法,还是有很大机会治愈的。

(五)肝脓肿:肝脏里的“化脓小包”

肝脓肿就是肝脏里被细菌感染后形成的一个化脓性的小包。细菌可能是从胆道、血液或者其他部位跑到肝脏里去的,在肝脏里安了家,疯狂繁殖,引起肝脏组织的炎症和坏死,最后就形成了脓肿。肝脓肿就像肝脏里藏了一个“定时炸弹”,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感染扩散,引起全身性的严重感染,甚至危及生命。CT图像上,肝脓肿表现为肝脏内一个或者多个圆形或者椭圆形的低密度影,边界可能不太清楚。脓肿的中央部分有很多脓液,密度更低,看起来就像一个“黑洞”。脓肿周围通常会有一圈水肿带,密度比正常肝脏组织稍微高一点,就像给脓肿包了一层“水膜”。如果给CT打上造影剂,还能看到脓肿壁有明显的强化,脓肿壁有丰富的血管,造影剂会聚集在那里。肝脓肿会引起一系列的症状,比如发烧、肚子疼、恶心、呕吐等。发烧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温度比较高,吃了退烧药也容易反复。肚子疼一般是右上腹或者中上腹持续性疼痛,有时候还会放射到肩膀或者背部。如果不及时治疗,肝脓肿可能会破裂,脓液流到肚子里,引起弥漫性的腹膜炎,那可就危险了。一旦怀疑有肝脓肿,一定要尽快做CT检查确诊,进行抗感染治疗,必要的时候还要做穿刺引流,把脓液排出来。

三、做肝部CT要注意啥

做肝部CT虽然能发现很多肝脏病变,但也有一些注意事项。做检查之前,要按照医生的要求空腹几个小时,吃了东西可能会影响图像的质量。要是做增强CT,还需要提前告诉医生自己有没有对造影剂过敏,造影剂可能会引起一些过敏反应。检查的时候,要听医生的话,保持正确的姿势,不要乱动,这样才能拍出清晰的图像。

四、总结

肝部CT就像肝脏健康的“守护者”,能帮我们发现很多隐藏在肝脏里的病变。咱们平时也要多关心自己的肝脏健康,少喝酒、少吃油腻辛辣的食物、定期做体检,这样就能让肝脏这个“大工厂”一直正常运转,为我们的身体保驾护航啦!要是体检的时候发现肝脏有啥问题,也别慌,及时找医生看看,早发现、早治疗,很多肝脏疾病都是可以控制甚至治愈的。

(谢玉山 郸城县中医院 CT室)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