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急诊护理ABC:基础技能与常识

2023-12-12 20:4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生死攸关的紧急时刻,每一秒都至关重要。急诊护理中的“ABC”原则,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基础框架,也是每个人都应掌握的救命核心技能。“A”代表气道(Airway),“B”代表呼吸(Breathing),“C”代表循环(Circulation),这三个字母构成了急诊护理的基石。掌握急诊护理ABC,不仅是医护人员的必备技能,更是普通大众在关键时刻守护生命的关键常识。
 
一、A(Airway):畅通气道,打开生命通道
 
气道是维持呼吸的前提,任何原因导致的气道阻塞,都可能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在急诊场景中,异物堵塞、舌根后坠、呕吐物误吸等是常见的气道梗阻原因。判断气道是否通畅,可通过观察患者是否有自主呼吸、能否正常发声、有无异常呼吸音(如喘鸣、鼾声)等。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面色青紫、无法言语等症状,极有可能存在气道梗阻。
 
清理气道异物是保障气道畅通的关键操作。对于意识清醒的成人和儿童,可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双臂环绕患者腹部,一手握拳置于患者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另一手抓住握拳手,快速向内、向上冲击患者腹部,通过产生的气流将异物冲出。对于失去意识的患者,则需立即让其平卧,清理口腔可见异物,并将患者头部后仰、下颌上抬,打开气道。若怀疑患者存在颈椎损伤,需采用双手托颌法开放气道,避免因不当操作加重颈椎损伤。
 
二、B(Breathing):重建呼吸,赋予生命动力
 
在气道畅通的基础上,评估和恢复呼吸功能是急诊护理的重要环节。观察患者胸部起伏、聆听呼吸声音、感受气流进出,能够快速判断呼吸状态。若患者呼吸微弱或停止,需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最常用的人工呼吸方法是口对口呼吸:施救者用放在患者前额的手拇指和食指捏紧患者鼻翼,正常吸气后,用嘴严密包绕患者口唇,缓慢而持续地吹气,观察到患者胸廓起伏视为有效。每次吹气持续约1秒,频率为每分钟10 - 12次。对于婴幼儿,可采用口对口鼻呼吸,即用嘴同时覆盖婴儿的口和鼻进行吹气。
 
除了徒手人工呼吸,在医疗场景中还会使用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简易呼吸器由面罩、呼吸阀、球体等部分组成,使用时将面罩紧扣患者口鼻,规律挤压球体,可将空气送入患者肺部。掌握简易呼吸器的操作方法,能在专业急救人员到达前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呼吸支持。
 
三、C(Circulation):恢复循环,重燃生命之火
 
循环系统的正常运作是维持生命的根本,心脏骤停时,及时恢复有效循环至关重要。判断循环状态可通过触摸颈动脉搏动,若在10秒内未触及搏动,需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胸外按压的操作要点为:患者仰卧在坚实平面上,施救者双手交叠,手指上翘不接触患者胸壁,掌根置于患者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下半部);双臂伸直,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成人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但不超过6厘米,频率为每分钟100 - 120次。每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给予2次人工呼吸,如此循环,直至患者恢复自主循环或专业急救人员接手。
 
对于公共场所突发的心脏骤停,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能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AED操作简单,开启设备后,按照语音提示和屏幕图示,将电极片贴在患者胸部指定位置,AED会自动分析心律,判断是否需要电击除颤。
 
四、ABC原则的综合应用与延伸
 
急诊护理ABC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一个有机整体。在实际急救过程中,需快速评估患者的气道、呼吸和循环状况,优先处理最危及生命的问题,并根据患者反应动态调整急救措施。例如,对于溺水患者,在救上岸后应立即清理气道异物、开放气道,若患者无呼吸或呼吸微弱,需马上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对于创伤患者,在保证气道和呼吸的同时,要迅速控制出血,维持循环稳定。
 
此外,在完成ABC基本急救措施后,还需关注患者的其他状况,如体温、意识状态等,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掌握急诊护理ABC不仅能在紧急时刻挽救生命,更能让我们在面对突发情况时保持冷静,用科学的方法守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急诊护理ABC是每个人都应掌握的生命急救密码。通过学习和实践这些基础技能与常识,我们就能在危急时刻成为生命的守护者,为挽救生命争取宝贵的时间,让希望的光芒照亮每一个紧急瞬间。

(王胜男 新乡同盟医院 急诊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