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预防深静脉血栓,手术后不可忽视的并发症

2023-06-20 11:0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指的是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结,形成血栓,阻塞血管,进而影响血液回流,严重时可能导致肺栓塞等危及生命的后果。因此,预防深静脉血栓对于手术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风险因素、预防措施以及术后护理,旨在提高患者对这一并发症的认识,促进术后安全恢复。

一、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与风险因素

形成原因: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手术后,患者往往因疼痛、麻醉作用而活动受限,导致下肢肌肉泵功能减弱,血液流速减慢;同时,手术创伤和炎症反应可激活凝血系统,增加血液凝固倾向。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血液在深静脉内易于凝结成血栓。

风险因素: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和手术相关因素。患者自身因素包括年龄、遗传倾向、肥胖、静脉曲张、长期卧床、慢性心肺疾病、恶性肿瘤等;手术相关因素则包括手术类型(如骨科手术、妇科手术、神经外科手术等)、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术后止血药使用等。

二、预防措施

1. 早期活动:术后早期活动是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身体状况,医生会在术后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床上活动,如踝泵运动、膝关节屈伸等,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随着恢复,逐渐增加下床活动时间,避免长时间卧床。

2. 使用抗凝药物:对于高风险患者,医生可能会推荐使用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等,以抑制血液凝固,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使用抗凝药物时,需密切监测凝血功能,避免出血并发症。

3. 弹力袜与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弹力袜通过压缩下肢静脉,促进血液回流;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则通过周期性充放气,模拟肌肉泵功能,加速血液循环。这两种方法均有助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4. 充足的水分摄入: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粘稠度,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术后患者应根据医嘱适量饮水,避免脱水。

三、术后护理与观察

1. 密切观察症状:术后患者应密切关注下肢症状,如疼痛、肿胀、皮肤温度升高、发红等,这些都是深静脉血栓的潜在症状。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2. 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对于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如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以确保药物在有效范围内,避免出血并发症。

3. 遵循医嘱:术后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均衡饮食等,有助于促进术后恢复。

四、总结

深静脉血栓是手术后不可忽视的并发症,但通过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和细致的术后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生率。患者和家属应充分了解深静脉血栓的相关知识,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建议,共同促进术后安全恢复。记住,早期活动、合理使用抗凝药物、保持充足水分摄入以及密切观察症状,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关键。在术后恢复过程中,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挑战,迎接更加健康的未来。

(张秋月 河南宏力医院 手术部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