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从瘫痪到行走,针灸在神经康复中的三大突破

2023-06-17 18:4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针灸,这一源自古老中国的医疗技艺,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如今在神经康复领域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疗效。对于因神经系统疾病或损伤导致的瘫痪患者而言,针灸不仅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副作用小的治疗手段,更在某些关键领域实现了突破性进展,帮助众多患者从瘫痪的阴霾中走出,重新站立,乃至行走。本文将深入探讨针灸在神经康复中的三大突破性贡献,揭示其背后的科学原理与实践价值。

一、促进神经再生与重塑

神经系统的损伤,无论是脊髓损伤、脑卒中还是多发性硬化等疾病,往往伴随着神经元的死亡或功能丧失,导致运动、感觉等功能障碍。针灸作为一种刺激疗法,能够通过在特定穴位施加针刺,激发体内的自我修复机制,促进神经再生与重塑。

研究表明,针灸能够上调神经生长因子(如NGF、BDNF等)的表达,这些生长因子对于神经元的生存、分化、轴突生长及突触形成至关重要。此外,针灸还能促进损伤区域周围血管的新生,改善局部微环境,为神经再生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更重要的是,针灸能够激活大脑的可塑性,促使大脑通过功能重组,重新建立受损区域的神经连接,从而实现功能的部分或完全恢复。

二、缓解肌肉痉挛与疼痛

瘫痪患者常伴有肌肉痉挛和疼痛,这不仅限制了患者的日常活动,还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针灸以其独特的调节作用,成为缓解这些症状的有效手段。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能够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如内啡肽、5-羟色胺等,这些神经递质在疼痛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内啡肽作为一种内源性镇痛物质,其释放增加能够有效减轻疼痛感。同时,针灸还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物质的代谢,减少肌肉紧张,从而缓解肌肉痉挛。

值得注意的是,针灸在缓解痉挛与疼痛方面的作用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促进神经再生、改善肌肉功能等多方面效应相互作用,共同促进患者的整体康复。

三、提升运动功能与生活质量

针灸的最终目标是帮助瘫痪患者恢复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通过精准刺激相关穴位,针灸能够激活受损神经通路,促进肌肉收缩与协调,逐步恢复患者的行走、抓握等基本运动能力。

临床实践显示,针灸结合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提高脊髓损伤、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减少依赖程度,增强自理能力。此外,针灸还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整体生活质量。这得益于针灸对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的全面调节作用,以及其对大脑情感中枢的积极影响。

四、科学探索与展望

尽管针灸在神经康复中的疗效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脑电图(EEG)等先进技术手段,深入探索针灸的神经生物学基础。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针灸治疗瘫痪的科学原理,更为针灸疗法的优化与创新提供了可能。

未来,针灸在神经康复领域的应用将更加精准、个性化。通过结合基因测序、生物信息学等前沿科技,针灸治疗将能够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与体质,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随着跨学科合作的深入,针灸与物理疗法、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运用,将为瘫痪患者带来更加全面、高效的康复体验。

五、结语

针灸,这一古老而又现代的医疗技艺,在神经康复领域展现出了非凡的潜力与价值。从促进神经再生与重塑,到缓解肌肉痉挛与疼痛,再到提升运动功能与生活质量,针灸以其独特的疗效,为瘫痪患者点亮了希望之光。展望未来,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与技术的持续创新,针灸必将在神经康复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更多患者带来生命的奇迹。让我们共同期待,针灸这一传统智慧在现代医学的舞台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秦改娅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康复科一病区)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