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卵巢囊肿会癌变吗?病理报告上的这些术语要读懂

2023-10-13 17:2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引言:每个女性都可能遇到的“小水泡”
很多女性在体检时发现“卵巢囊肿”,第一反应往往是紧张:“这是肿瘤吗?会癌变吗?”其实,卵巢囊肿就像一个装着液体的“小水泡”,大多数是良性的,但确实有少数情况需要警惕。作为病理科医生,我每天都会接触到患者的卵巢囊肿病理报告。今天,我就用最直白的语言,带大家看懂卵巢囊肿的真相,以及如何通过病理报告判断它的“好坏”。

二、卵巢囊肿到底是什么?
简单来说: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统的重要器官,负责排卵和分泌激素。当卵巢表面或内部形成充满液体的囊状结构时,就称为“卵巢囊肿”。囊肿的液体可能是清亮的、浑浊的,甚至含有血液或油脂。它的出现可能与激素变化、炎症、遗传等多种因素相关。

三、生理性囊肿 vs 肿瘤性囊肿:关键区别在哪里?
不是所有卵巢囊肿都代表疾病!根据性质不同,卵巢囊肿可分为两大类:

1. 生理性囊肿:身体的“自然现象”
特点:通常与月经周期相关,是卵巢正常生理活动的产物。

常见类型:

滤泡囊肿:卵泡发育成熟后未破裂排卵,形成囊肿。

黄体囊肿:排卵后形成的黄体未及时退化,内部积液形成囊肿。

结局:这类囊肿一般会在1-3个月经周期内自行缩小或消失,无需特殊治疗。

举个例子:就像吹气球一样,气球(卵泡)本应在排卵时“破开”,但如果没破反而继续“充水”,就成了滤泡囊肿。不过大多数情况下,气球最终会自己“瘪下去”。

2. 肿瘤性囊肿:需要警惕的“异常生长”
特点:由卵巢细胞异常增生形成,可能为良性、交界性(介于良恶性之间)或恶性。

常见类型:

良性肿瘤:如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名字复杂但本质是良性)。

交界性肿瘤:有潜在恶性倾向,需密切随访。

恶性肿瘤:即卵巢癌,如浆液性癌、黏液性癌等。

关键区别:

生理性囊肿与月经周期相关,可自行消退;

肿瘤性囊肿与月经无关,可能持续存在或逐渐增大。

四、如何判断卵巢囊肿是良性还是恶性?
医生会通过以下手段综合判断:

1.超声检查:观察囊肿大小、形状、内部是否有分隔或实性成分。

2.肿瘤标志物检测:如CA125、HE4等(数值升高可能提示恶性风险)。

3.病理检查:手术切除囊肿后,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这是诊断的“金标准”。

划重点:只有病理检查才能最终确定囊肿的性质

五、病理报告上的术语,这样读懂不焦虑
拿到病理报告时,看到“囊腺瘤”“交界性”“Ki-67指数”等术语,很多人会一头雾水。别慌!以下是常见术语的通俗解读:

1. 良性肿瘤相关术语
“浆液性/黏液性囊腺瘤”:

浆液性:囊内液体像“清水”,囊壁薄而光滑。

黏液性:囊内液体像“胶水”,囊壁较厚,可能分成多个小房。

结论:名字带“瘤”但属于良性,手术切除后通常不会复发。

“成熟性畸胎瘤”:

俗称“皮样囊肿”,内部可能含有油脂、毛发甚至牙齿成分。

结论:虽是良性,但可能因扭转或感染需手术。

2. 交界性肿瘤相关术语
“交界性浆液性/黏液性肿瘤”:

病理医生发现细胞有轻度异常,但尚未达到癌的标准。

结论:需密切随访,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再次手术。

3. 恶性肿瘤相关术语
“浆液性癌”“黏液性癌”:

细胞形态明显异常,可能侵犯周围组织或转移。

结论:需根据分期制定手术、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案。

“Ki-67指数”:

反映细胞增殖活跃程度,数值越高,恶性程度可能越高。

4. 其他常见描述
“囊壁内衬单层立方上皮”:正常或良性表现。

“细胞核异型性”:细胞核形态异常,提示潜在恶性可能。

“未见明确浸润”:肿瘤未侵犯周围组织,提示早期病变。

六、发现卵巢囊肿,应该怎么办?
1. 生理性囊肿
对策:放松心情,1-3个月后复查B超。

注意:如果囊肿持续存在、增大或出现腹痛,需进一步检查。

2. 良性肿瘤性囊肿
对策:根据医生建议选择观察或手术(尤其是囊肿较大或存在扭转风险时)。

3. 交界性或恶性肿瘤
对策:尽快到妇科肿瘤专科就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七、预防与早筛:我们能做什么?
定期妇科检查:每年一次妇科B超,尤其是有家族史者。

关注身体信号:如长期腹痛、腹胀、月经紊乱,及时就医。

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避免长期激素类药物滥用。

八、结语:理性对待,科学管理
卵巢囊肿并不可怕,多数情况下它是身体的“过客”。即使发现肿瘤性病变,现代医学也有成熟的治疗手段。作为病理科医生,我想告诉大家:病理报告上的术语是为了精准诊断,而不是制造恐慌。遇到问题时,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才能获得最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

希望每一位女性都能放下焦虑,拥抱健康!

(杜瑞雪 河南省安阳市妇幼保健院 病理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