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心脏的“电量耗尽”:心衰患者如何科学“省电”生存?

2025-01-28 13:4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心脏,如同人体的“发动机”,日夜不停地为全身输送血液和氧气。然而,当心脏这台“发动机”出现故障,无法正常工作时,就如同电量耗尽的电池,身体各器官便会因供血不足而陷入困境,这就是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心衰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但通过科学的管理和调整生活方式,心衰患者也能像给电池“省电”一样,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一、科学用药:给心脏“精准充电”

心衰患者通常需要服用多种药物,这些药物就像给心脏“精准充电”的“能量棒”。利尿剂能减轻水肿,让心脏的负担小一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有助于改善心脏重构,让心脏的结构更合理;β受体阻滞剂能降低心脏负担,让心脏的跳动更轻松。患者务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切勿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就像给手机充电,不能随意拔掉充电器或改变充电模式,否则可能会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同时,要定期复诊,让医生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确保心脏得到最合适的“能量补充”。

二、饮食管理:为心脏“减负节能”

饮食对于心衰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合理的饮食就像给心脏“减负节能”。首先,要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3—5克以内,避免食用腌制食品、咸菜、火腿等高盐食物。高盐摄入会导致水钠潴留,加重心脏负担,就像给心脏套上了一层厚重的枷锁。其次,要控制水分摄入,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一般每日饮水量以1500—2000毫升为宜。可以准备一个有刻度的水杯,按照建议的饮水量均匀分配到一天中。

在食物选择上,要遵循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纤维的原则。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肉、鸡肉、豆类等,这些食物就像给心脏提供了优质的“燃料”;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高纤维食物,有助于维持营养均衡和促进消化。同时,要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食物,减轻心脏负担。

三、适度运动:让心脏“高效运转”

适度运动对于心衰患者来说,就像给心脏进行了一次“保养升级”,能让心脏“高效运转”。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患者可以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运动应循序渐进,以不引起疲劳、呼吸困难或胸痛等不适症状为宜。

开始运动时,可以选择在小区内缓慢散步,每次10—15分钟,随着身体适应能力的增强,逐渐增加距离和速度,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每周3—5次。运动过程中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并休息,就像给手机设置了一个“过热保护”,避免心脏因过度劳累而受损。此外,还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呼吸训练,如深呼吸、腹式呼吸等,每次练习5—10分钟,每天进行3—4次,有助于增加膈肌的活动度,改善呼吸功能。

四、情绪与作息:为心脏“营造舒适环境”

良好的情绪和充足的睡眠对于心衰患者来说,就像给心脏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心衰患者应学会调节情绪,避免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放松心情,缓解负面情绪。必要时,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同时,要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夜间按时入睡,避免熬夜。可以养成午睡的习惯,但时间不宜过长,一般30分钟左右即可。良好的睡眠能让心脏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就像给手机充满电一样,让心脏在第二天能够更有活力地工作。

五、预防感染:为心脏“筑牢防线”

心衰患者免疫力较低,容易受到感染的侵袭,而感染会加重心脏负担,使病情恶化。因此,患者应注意预防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传染源。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降低感染风险。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感染加重心脏负担。

心衰患者通过科学用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调节情绪与作息以及预防感染等多方面的综合管理,就像给心脏制定了一套科学的“省电”方案,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让心脏在有限的能力下,继续为身体提供动力,陪伴患者度过更美好的时光。

(涂艳礼 夏邑县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