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肿瘤护理界的“超能力”,你get了吗?

2025-05-06 08:4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肿瘤治疗这场“生命保卫战”中,护理团队不仅是医生的“黄金搭档”,更是患者的“隐形守护者”。他们凭借专业与温情,用“超能力”化解危机、守护生命。本文将揭秘肿瘤护理领域的六大核心技能,带您走进这场科学与人文交织的“逆袭之战”。  

一、精准“读心术”:捕捉患者的心理暗号  

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护理人员需化身“心灵解码师”,精准捕捉情绪波动。  

1. 情绪预警系统  

   - 通过观察患者的微表情、肢体语言和语言模式,护理人员可快速识别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例如,一位乳腺癌患者在化疗第3天突然沉默寡言,护理人员通过主动沟通发现其因脱发陷入自卑,立即联系心理医生介入,并为其推荐假发店,帮助其重拾社交信心。  

2. 叙事护理疗法  

   - 护理人员会引导患者讲述疾病故事,通过共情建立信任。一位肺癌患者在叙事护理中坦言:“我害怕成为家人的负担。”护理人员通过分享其他患者的康复经历,并协助其制定“家庭任务清单”(如每天为家人做一道菜),帮助其重拾价值感。  

二、营养“调配术”:为身体注入“战斗能量”  

肿瘤患者常因治疗副作用出现营养不良,护理人员需化身“营养军师”,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  

1. 高能量密度食谱  

   - 对于头颈部放疗导致吞咽困难的患者,护理人员会推荐“酸奶坚果杯”(希腊酸奶+亚麻籽+蓝莓),每杯提供300千卡能量与15克蛋白质。  

2. 肠内营养“精准滴定”  

   - 若患者每日进食量<50%,护理人员会建议使用肠内营养制剂(如安素),并采用“少量多次、缓慢泵入”的方式,避免腹泻。例如,一位食管癌患者在放疗期间因吞咽疼痛拒绝进食,护理人员通过鼻饲管给予肠内营养,使其体重在2周内稳定,治疗得以顺利进行。  

三、疼痛“消除术”:终结患者的“无声呐喊”  

肿瘤引发的疼痛是患者最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护理人员需掌握“多模式镇痛”技术。  

1. 阶梯式止痛法  

   -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三阶梯止痛原则,护理人员会精准给药:  

     - 轻度疼痛: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  

     - 中度疼痛:联合弱阿片类药物(如曲马多);  

     - 重度疼痛:启用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并配合PCA镇痛泵实现患者自控镇痛。  

2. 非药物镇痛技术  

   - 护理人员会指导患者进行“渐进式肌肉放松”:从脚趾到头皮,逐组肌肉先紧绷5秒再放松10秒。此外,穴位按摩(如内关穴按压)、音乐疗法和冷热敷也是常用手段。  

四、并发症“预警术”: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护理人员需敏锐捕捉并发症的早期信号,确保患者安全。  

1. 感染防控“黄金72小时”  

   - 对于骨髓抑制期患者,护理人员会实施“家庭无菌操作”:  

     - 每天用生理盐水漱口三次;  

     - 水果需用开水烫洗去皮;  

     - 避免接触鲜花和宠物。  

   - 若患者出现发热(体温>38℃),护理人员会立即采集血培养标本,并遵医嘱使用广谱抗生素。  

2. 放射性肺炎“三级预警”  

   - 一级预警:监测患者体温、血氧饱和度,若出现低热(37.5-38℃)、干咳,立即行胸部CT检查;  

   - 二级预警:若CT显示磨玻璃影,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40mgd);  

   - 三级预警:若出现呼吸衰竭,立即启动MDT会诊,行无创通气支持。  

五、康复“加速术”:激活患者的“自愈力”  

护理人员通过科学康复计划,帮助患者加速恢复。  

1. 淋巴水肿“综合管理”  

   - 对于乳腺癌术后患者,护理人员会指导其进行“淋巴引流按摩”:  

     - 从锁骨上窝向腋窝方向轻推;  

     - 配合弹力袖套使用,每日穿戴12小时。  

   - 研究表明,规范淋巴引流可使上肢水肿发生率降低60%。  

2. 运动康复“智能计划”  

   - 护理人员会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  

     - 术后早期:床边坐起、踝泵运动;  

     - 恢复期:散步、太极拳;  

     - 联合可穿戴设备监测心率和步数,确保运动强度达标。  

六、创新“黑科技”:开启智能护理新时代  

随着科技发展,护理人员正将前沿技术融入日常护理。  

1. 远程监测系统  

   - 通过智能手环实时监测患者心率、血氧和睡眠质量,数据异常时自动推送预警至护理终端。例如,一位肺癌患者夜间血氧饱和度突然降至85%,系统立即通知护理人员,避免了一场急性呼吸衰竭。  

2. 虚拟现实(VR)技术  

   - 用于缓解患者的焦虑和疼痛。例如,在化疗过程中为患者播放“海底世界”VR视频,使其疼痛评分从6分降至3分(0-10分制)。  

肿瘤护理界的“超能力”,既是专业技术的结晶,更是人文关怀的体现。从精准“读心”到营养调配,从疼痛管理到并发症预警,护理人员用科学守护生命,用温情点亮希望。未来,随着AI、VR等技术的普及,肿瘤护理将更加智能、高效,为患者筑起更坚固的“生命护盾”。让我们向这些“隐形守护者”致敬,因为他们的存在,让生命的奇迹不断上演。

(常亚如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放射治疗病房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