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呼吸道疾病肆虐的季节,肺炎支原体这个“隐形杀手”常常悄然来袭,让不少人尤其是儿童深受其害。它虽没有细菌的细胞壁,却能引发严重的肺部感染,导致咳嗽、发热、乏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然而,对于肺炎支原体的护理,除了常规的休息、用药外,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冷知识,掌握这些知识,能让护理更加科学有效,助力患者更快康复。
冷知识一:环境湿度对病情恢复影响大
大多数人只关注室内温度,却忽略了湿度的重要性。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所处的环境湿度,对其病情恢复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适宜的湿度能够保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有助于痰液的稀释和排出,减轻咳嗽症状。
一般来说,室内湿度应保持在50%—60%。当湿度过低时,呼吸道黏膜会变得干燥,纤毛运动减弱,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容易滋生细菌,加重感染。可以通过使用加湿器来增加室内湿度,但要注意定期清洁加湿器,防止细菌滋生。相反,如果湿度过高,空气过于潮湿,会使人感到闷热不适,还可能促进霉菌的生长,对患者的健康也不利。此时,可以使用除湿器来降低湿度。
冷知识二:饮食中的“隐形帮手”与“隐形杀手”
在饮食护理方面,除了常见的清淡、易消化原则外,还有一些容易被忽视的“隐形帮手”和“隐形杀手”。
蜂蜜就是一位“隐形帮手”。它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咳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可以将蜂蜜与温水按适当比例稀释后饮用,但要注意,一岁以下的儿童不宜食用蜂蜜,以免引起肉毒杆菌中毒。
而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则是“隐形杀手”。这类食物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加重咳嗽、咳痰等症状,还可能影响消化功能,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不利于病情的恢复。例如,辣椒、花椒、油炸食品等,在患病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
冷知识三:雾化吸入的正确姿势与时机
雾化吸入是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但很多人并不了解正确的使用姿势和时机。
正确的姿势是保持坐位或半卧位,这样可以使药物更好地沉积在肺部。在雾化过程中,要尽量用嘴深吸气,用鼻呼气,让药物充分到达气道和肺部。同时,要注意雾化器的清洁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关于雾化吸入的时机,最好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进行,以免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每次雾化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
冷知识四:心理护理不容忽视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往往会因为身体不适、担心病情等原因,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尤其是儿童患者,可能会因为对治疗的恐惧而产生抵触心理。这些不良情绪不仅会影响患者的食欲和睡眠,还会降低身体的免疫力,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因此,心理护理在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护理中至关重要。家属和医护人员要多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给予关心和安慰。可以通过讲故事、玩游戏等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以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解释治疗的过程和目的,让他们更好地配合治疗。
冷知识五:康复期的运动与休息平衡
在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康复期,很多患者和家属认为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避免运动。其实,这种观点并不完全正确。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有助于病情的完全恢复。但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在康复初期,可以选择一些轻松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运动时间不宜过长,以不感到疲劳为宜。随着身体状况的逐渐好转,可以适当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
同时,休息也是必不可少的。患者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至少8小时,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只有做到运动与休息的平衡,才能更好地促进病情的康复。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护理是一门学问,其中蕴含着许多冷知识。了解这些冷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护理中,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护理,帮助他们更快地战胜疾病,恢复健康。在这个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季节,让我们用知识和关爱,为患者撑起一片健康的天空。
(朱素哲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