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支原体肺炎成为困扰不少家庭的 “健康杀手”。许多家长在孩子历经咳嗽、发热等症状,终于战胜支原体肺炎后,心中仍有一个大大的疑问:支原体肺炎痊愈后,还会反复感染吗?要解开这个疑惑,我们需要先了解支原体肺炎的 “来龙去脉”。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没有细胞壁结构,这使得它能轻松穿过呼吸道黏膜表面的黏液纤毛屏障,侵入人体。当人体免疫力下降,如过度疲劳、受凉、长期处于密闭环境等,肺炎支原体就会趁虚而入,吸附在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释放毒素,引发炎症反应。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头痛、咽痛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影响肺部功能。
判断支原体肺炎是否痊愈,不能仅凭症状消失。一般来说,经过规范的抗感染治疗(常用阿奇霉素、红霉素等药物),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胸部影像学检查(如胸片、CT)显示肺部炎症基本吸收,实验室检查指标(如血常规、C 反应蛋白等)恢复正常,才可以认为支原体肺炎基本痊愈。然而,痊愈并不意味着从此与支原体肺炎 “绝缘”,多种因素可能导致反复感染。
从病原体角度来看,肺炎支原体有多种血清型,感染过一种血清型的肺炎支原体后,人体仅对该型别产生免疫力,对其他血清型依然缺乏抵抗力。也就是说,当再次接触到不同血清型的肺炎支原体时,仍有可能再次感染发病。就像感冒病毒有多种类型,我们不会因为得过一次感冒就终身免疫,支原体肺炎的感染情况与之类似。
人体自身的免疫力在支原体肺炎反复感染中起着关键作用。感染支原体肺炎并痊愈后,人体免疫力会在一段时间内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如果此时不注意休息,过度劳累,或者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无法及时恢复,就容易给肺炎支原体再次入侵的机会。此外,一些患有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哮喘、免疫缺陷病等)的人群,本身免疫力较弱,即使支原体肺炎已经痊愈,也比健康人更容易反复感染。
环境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方面。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学校、幼儿园、商场等,含有肺炎支原体的飞沫容易在空气中悬浮,健康人一旦吸入,就有被感染的风险。如果居住环境潮湿、不注意个人卫生(如不勤洗手、共用毛巾等),也会增加接触病原体的几率,提高反复感染的可能性。
那么,如何降低支原体肺炎痊愈后反复感染的风险呢?首先,要加强自身免疫力。保持规律的作息,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牛奶、鸡蛋、新鲜蔬菜水果等;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瑜伽等,增强体质。其次,做好个人防护。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如需外出,佩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定期对居住环境进行通风换气和清洁消毒,保持空气清新、环境整洁。对于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目前虽尚无预防支原体肺炎的专用疫苗,但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可降低其他病原体感染风险,间接减少支原体肺炎发病几率)。
支原体肺炎痊愈后确实存在反复感染的可能。但只要我们了解其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从提高自身免疫力、做好个人防护等方面入手,就能有效降低反复感染的风险,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张明甫 宝丰县人民医院 儿科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