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即流行性感冒,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每年,流感都会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大量的发病和死亡。为了预防流感,接种流感疫苗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许多人对于接种流感疫苗后是否还会得流感存在疑问。今天,咱们就来把这个问题弄个明白。
一、流感疫苗的工作原理
流感疫苗的主要作用是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针对流感病毒的抗体。当人体接种疫苗后,免疫系统会识别疫苗中的病毒成分(通常是灭活的病毒或病毒的一部分),并产生相应的抗体。这些抗体能够在未来遇到真正的流感病毒时,迅速识别并消灭病毒,从而防止感染或减轻症状。
二、接种疫苗后仍可能得流感的原因
1. 疫苗的保护效力并非100%:虽然流感疫苗能提供较好的保护,但它的保护效力并不是百分之百的。不同年份、不同类型的流感疫苗保护效力有所差异,一般在40% - 60%左右。这意味着即使接种了疫苗,仍有一部分人可能会感染流感。因为疫苗的保护效果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比如疫苗与当年流行的流感病毒株的匹配程度。如果疫苗中包含的病毒株与实际流行的病毒株相似度不高,那么疫苗的保护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2. 流感病毒的变异:流感病毒非常狡猾,它会不断变异。每年流行的流感病毒株可能都不一样,就像病毒在不断“换装”。疫苗是根据上一年度流行的流感病毒株预测情况来生产的,如果在流感流行季节,出现了新的变异病毒株,而疫苗中没有包含与之对应的成分,那么接种疫苗后,人体的免疫系统就无法有效识别和防御这些变异后的病毒,从而导致接种者仍有可能感染流感。
3. 个体差异: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免疫系统功能不同,对疫苗的反应也存在差异。有些人的免疫系统较弱,接种疫苗后产生的抗体水平较低,或者抗体维持的时间较短,这就使得他们对流感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即使接种了疫苗,也可能感染流感。另外,一些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心脏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等,他们的免疫系统本身就受到疾病的影响,接种疫苗后的保护效果可能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三、接种疫苗后得了流感该怎么办
1. 及时就医:如果接种流感疫苗后还是得了流感,不要惊慌,要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结果,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并给予相应的治疗。一般来说,轻症患者可以通过休息、多喝水、服用对症药物来缓解症状;而对于重症患者,可能需要住院治疗,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 注意隔离:流感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为了避免将病毒传播给他人,患者在患病期间要注意隔离。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如果必须外出,要佩戴好口罩,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捂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病毒。同时,患者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 继续做好预防措施:即使感染了流感,也不能忽视预防措施。在康复后,患者仍可以继续接种流感疫苗,因为不同年份的流感疫苗成分可能不同,接种后可以为下一个流感季节提供保护。此外,平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四、结论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尽管它不能提供100%的保护,但可以显著降低感染风险、减轻症状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疫苗的保护效果,建议每年及时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并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科学预防,我们可以共同抵御流感的威胁,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流感疫苗的作用和重要性,消除对疫苗接种的疑虑,积极参与到流感预防的行动中来。
(张欢欢 郏县人民医院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