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鼻息肉手术后还会再长吗

2025-04-19 08:0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鼻息肉不是肿瘤,却足以让人痛苦:持续鼻塞、嗅觉减退、夜间张口呼吸,甚至合并哮喘。当药物无法缓解时,医生往往建议“内镜鼻窦手术”。患者最关心的一句话是:“切干净就一劳永逸了吗?”答案并不简单。本文结合最新循证数据,对“术后是否复发、为何复发、如何降低复发”作系统科普,帮助读者建立正确预期并积极参与长期管理。

一、术后复发:数据不会说谎

1. 复发率有多高?

国际多中心随访显示,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FESS)后5年内需再次手术的比例约为20%~30%,若放宽标准至内镜下可见新生息肉,则复发率可达40%~60%。国内2022—2023年连续入组60例患者的观察性研究提示,术后2年内需二次手术者占15%,但内镜下早期息肉样改变高达40%。换言之,每5位手术患者中约1位在数年内回到手术室,每2位中就有1位出现显微镜下的“苗头”。

2. 复发不等于失败

复发是一个连续谱:从黏膜轻度水肿到完全阻塞术腔不等。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多数患者无需再次全麻手术。因此,与其纠结“会不会长”,不如关注“如何早发现、早处理”。

二、为什么“割了还长”?

1. 慢性炎症土壤未改

鼻息肉的本质是慢性鼻窦炎的“果实”。即使摘除息肉,若持续存在过敏原、烟草烟雾、病毒或细菌感染,黏膜仍处于2型炎症环境,IL-4、IL-5、IL-13持续高表达,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沉积,息肉便卷土重来。

2. 遗传与合并症

哮喘、阿司匹林不耐受、变应性鼻炎被称为“复发三兄弟”。哮喘患者术后复发率可升至50%—60%,其气道黏膜同样处于嗜酸粒细胞浸润状态,形成系统性炎症循环。

3. 手术局限

内镜技术再精细,也难做到100%黏膜完全上皮化。筛窦深部、额隐窝死角若残留微小息肉蒂,就是日后复发的“种子”。此外,中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等解剖异常可造成局部气流紊乱,引流受阻,息肉更易再生。

4. 依从性缺口

术后3—6个月是黏膜重塑关键期。研究显示,规律使用鼻用激素可将1年内复发率从35%降至15%,但现实中能坚持每日喷药并定期复查的患者不足一半。

三、如何降低复发:循证策略全景

1. 术后药物:从局部到全身

鼻用糖皮质激素:一线且长期。布地奈德、莫米松、丙酸氟替卡松均可显著抑制嗜酸粒细胞浸润及成纤维细胞增殖,推荐至少持续6—12个月。

口服糖皮质激素:对广泛嗜酸性息肉或严重黏膜水肿,可短期口服泼尼松0.5 mg/kg 5—10天,迅速缩小残余病灶,但需警惕血糖、血压、骨密度副作用。

抗白三烯药:合并哮喘或阿司匹林不耐受者,可加用孟鲁司特,减少上下气道炎症联动。

生物制剂:Dupilumab(抗IL-4Rα)在III期试验中显著缩小息肉、改善嗅觉,为反复发作且传统治疗失败者提供新选择。

2. 环境与生活方式

控烟:吸烟患者复发率比不吸烟者高2倍,戒烟可使黏膜纤毛功能在6—12周内部分恢复。

控敏:尘螨过敏者使用防螨床罩、花粉季减少户外暴露,均可降低黏膜刺激。

鼻腔冲洗:0.9%—3%高渗盐水每日冲洗,可机械清除黏液、过敏原及生物膜,促进上皮修复

3. 内镜随访与早期干预

术后第1、3、6、12个月行鼻内镜复查,若发现囊泡、肉芽或息肉芽,可门诊局麻下钳除或射频消融,避免再次全麻。

4. 二次手术指征

当药物治疗+局部处理仍无法改善以下情况时考虑再手术:

双侧息肉完全阻塞并伴持续性嗅觉丧失;

反复急性细菌性鼻窦炎≥4次/年;

影像学示窦腔完全浑浊,伴黏膜骨炎。

再次手术前需充分评估哮喘控制水平、凝血功能及全身炎症状态,并制定更积极的术后药物方案。

四、患者常见疑问集中解答  

问:术后多久可以判定“真的安全”?

答:黏膜完全上皮化平均需6—12个月,此后仍需每年复查一次。若连续2年无可见息肉且症状评分≤1分,可视为低复发风险,但仍需维持鼻用激素。

问:怀孕或哺乳期能否继续喷激素?

答:布地奈德、莫米松均属妊娠B类药物,可在产科医师指导下使用;哺乳期喷药后注意避免婴儿直接吸入。

问:能否通过“根治性大手术”减少复发?

答:扩大切除(Draf IIb、III额窦手术)虽可扩大通气引流,但伴随更高颅底、眶壁损伤风险,且并不能改变系统性炎症本质,国际指南仍以“功能保护”为原则。

问:洗鼻、蒸汽吸入能替代药物吗?

答:它们属于辅助手段,可缓解症状、减少痂皮,但无直接抑制炎症信号通路作用,无法替代激素。

五、结语:与鼻息肉的长期“和平共处”

手术并非终点,而是慢病管理的“序章”。鼻息肉的生物学行为更像“杂草”:只要土壤(炎症环境)适宜,就会春风吹又生。患者需要做的是:

1. 与耳鼻喉科医师建立长期随访关系;

2. 坚持每日鼻用激素,不随意停药;

3. 戒烟、控敏、冲洗,改善局部微环境;

4. 出现嗅觉再度下降、持续脓涕时及时复诊。

当医学无法一次性“斩草除根”时,科学管理可以让我们与鼻息肉和平共处,把复发风险降到最低,把生活质量提到最高。

(陈卓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鼻科一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