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脊髓损伤康复误区:物理因子治疗的正确打开方式

2023-04-13 19:4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脊髓损伤的康复之路上,物理因子治疗如同一位重要的 “伙伴”,能帮助患者缓解疼痛、促进神经修复、改善肢体功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许多患者和家属对物理因子治疗存在不少误区,这些误解不仅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风险。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物理因子治疗的世界,探寻它的正确打开方式。​

有些患者认为,物理因子治疗越 “猛” 越好,强度越大、频率越高,康复的速度就越快。这种想法其实是错误的。曾有一位患者,自行要求加大电疗强度,结果治疗后皮肤出现大面积灼伤,不仅增加了痛苦,还延缓了整体康复进程 。过高的电流强度不仅会让患者感到难以忍受的疼痛,还可能造成皮肤灼伤,损伤正常组织。就像给机器过度加压会导致零件损坏一样,人体组织在不恰当的高强度物理因子刺激下,也会 “不堪重负”。物理因子治疗的强度和频率,必须依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损伤程度以及恢复阶段来精准制定。专业的康复医生会像经验丰富的调音师,将治疗参数调整到最适合患者的 “频段”,才能奏出康复的美妙乐章。​

还有人觉得,物理因子治疗可以替代其他康复手段,只要坚持做理疗,就能实现完全康复。事实上,脊髓损伤的康复是一场 “团队作战”,物理因子治疗只是其中一员。它需要与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心理治疗等协同配合,才能发挥最大功效。比如,物理因子治疗可以减轻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为运动训练创造良好条件;而运动疗法则能强化肌肉力量、提升关节活动度,两者相辅相成。如果只依赖物理因子治疗,忽视了其他康复训练,就如同建造房屋只打地基不盖楼,难以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曾经有位患者专注理疗半年,却因缺乏运动训练,肌肉萎缩问题依旧严重,这便是忽视综合治疗的后果。​

另外,部分患者认为,物理因子治疗没有副作用,什么时候做都可以。虽然物理因子治疗相对安全,但也并非毫无风险。例如,温热疗法不适用于皮肤感觉障碍的患者,因为他们无法准确感知温度,容易发生烫伤;磁疗对于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可能存在风险,会干扰金属器件的正常功能。而且,治疗时机也很关键。在脊髓损伤的急性期,需要谨慎选择物理因子治疗方法,避免因不当治疗加重出血或水肿。只有在合适的时间,采用恰当的治疗方式,才能让物理因子治疗成为康复的助力,而非阻碍。​

那么,物理因子治疗的正确打开方式究竟是怎样的呢?首先,患者在接受治疗前,一定要向医生详细告知自身情况,包括病史、过敏史、体内是否有植入物等。这就像给医生提供一份精准的 “地图”,帮助他们规划出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其次,治疗过程中要积极与医生沟通感受,如果出现疼痛加剧、皮肤瘙痒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告知医生,以便及时调整治疗参数或更换治疗方法。再者,物理因子治疗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低强度、低频率开始,随着身体的适应和恢复,再逐步增加强度和频率。就像学习走路要从站稳开始,物理因子治疗也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推进。​

同时,患者和家属要正确认识物理因子治疗的作用,它是康复过程中的重要辅助手段,但不是万能的 “灵药”。只有将物理因子治疗与其他康复方法紧密结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持之以恒地进行康复训练,才能在脊髓损伤的康复之路上不断前行,收获更好的康复效果。​

脊髓损伤康复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物理因子治疗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走出误区,掌握它的正确打开方式,让物理因子治疗成为照亮康复之路的明灯,帮助患者重获生活的希望与尊严。

 

(郝媛媛 河南省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主管治疗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