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又称乳腺腺病或乳腺结构不良,是一种因内分泌紊乱导致的乳腺组织良性增生性疾病,是女性最常见的良性乳腺疾病。其核心特征是乳腺腺体和小叶的过度增殖与复旧不全(即增生后无法正常退化),形成组织结构紊乱。它并非肿瘤,也不是炎症,而是乳腺组织在激素周期性变化刺激下,出现过度增生和复旧不全的生理性改变。常见于25-45岁育龄女性,尤其是30岁后未育、压力大、月经不规律的人群。
二、典型症状
乳腺增生通常表现为乳房周期性胀痛、刺痛或触痛。月经前1-2周加重,月经后缓解,可能与雌激素水平波动相关。疼痛部多位于为双侧乳房外上象限,可放射至腋窝或肩背部。部分乳腺增生还可表现为乳房肿块,或多发、片状或颗粒状结节,边界不清,质地柔韧,按压可能有痛感。大小和硬度随月经周期变化,经期后可能缩小。
三、主要病因
1.激素失衡。雌激素水平相对过高,孕激素不足,导致乳腺组织过度增生。卵巢功能失调、长期服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或避孕药可能诱发。
2.生活方式影响。长期熬夜、高脂饮食、缺乏运动、肥胖(脂肪组织可转化雌激素)。
3.精神压力大、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影响内分泌稳态。
4.其他风险因素,如初潮早、绝经晚、未生育或晚育、不哺乳等。
四、诊断方法
1.自查。月经结束后7-10天,乳房最松软时用指腹轻压乳房,顺时针打圈检查是否有肿块。
2.医学检查。乳腺超声:首选检查,无辐射,可区分囊性(液体)或实性肿块。钼靶X线(乳腺X线摄影):适合40岁以上女性筛查,对钙化灶敏感。若发现可疑肿块(如边界不清、血流丰富、生长速度较快),必要时需病理确诊。
五、治疗策略
症状较轻的乳腺增生无需特殊治疗,但需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如低脂饮食(减少炸鸡、奶茶等摄入)、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如每周3次有氧运动),避免咖啡因(咖啡、巧克力),缓解情绪焦虑、抑郁等。可局部热敷,并避免穿戴紧身内衣。中重度疼痛的乳腺增生可用药物干预。肿块快速增大、血流丰富,病理提示不典型增生、无法排除恶性可能的必要时需手术治疗。
总结:乳腺增生是女性内分泌失调的“晴雨表”,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及情绪调节,多数症状可有效缓解。乳腺增生虽无需过度治疗,但需保持科学认知和定期检查。建议30岁以上女性每年做乳腺超声,40岁后联合钼靶检查。单纯性乳腺增生癌变率极低,但不典型增生需密切监测。若发现乳房单侧固定性肿块,边界不清、质地硬、乳头溢血、皮肤凹陷、腋窝淋巴结肿大等异常表现,请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避免延误病情。
(李颖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乳腺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