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往往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疼痛,有效的疼痛管理对于患者的术后康复至关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及家属并非旁观者,而是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术前:了解疼痛,做好心理建设
术前,患者及家属应积极与医护人员沟通,了解手术方式、可能出现的疼痛程度及持续时间等。这有助于患者对术后疼痛有合理的预期,避免因对疼痛的恐惧和焦虑而加重心理负担。研究表明,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会使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增加,影响疼痛阈值。
家属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耐心倾听患者的担忧和恐惧,用温暖、鼓励的话语安慰患者,让患者感受到家人的关爱和陪伴,增强战胜疼痛的信心。例如,家属可以和患者一起分享一些成功康复的案例,告诉患者只要积极配合治疗,疼痛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
同时,患者及家属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术前各项准备工作,如戒烟戒酒、调整饮食、保持良好的睡眠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身体抵抗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疼痛。
术中:信任医护,营造舒适环境
虽然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处于麻醉状态,但家属在手术室外也并非无事可做。家属要保持冷静,耐心等待手术结束,相信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积极与手术室外的医护人员沟通,了解手术进展情况,这有助于缓解自身的焦虑情绪,也能在手术结束后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照顾患者。
术后:积极参与,助力疼痛缓解
术后早期,患者会经历较为明显的疼痛。此时,患者及家属要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用止痛药物。不要因为担心药物副作用而自行减药或停药,以免影响疼痛控制效果,导致疼痛反复发作,增加患者的痛苦。
家属要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避免压迫手术部位,影响血液循环,加重疼痛。根据手术部位和要求,帮助患者定期翻身、活动肢体,但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牵拉伤口。例如,对于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家属可帮助患者进行下肢的被动屈伸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也有助于缓解因长时间制动引起的肌肉酸痛。
物理疗法在术后疼痛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家属可以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为患者进行局部热敷或冷敷。冷敷适用于术后早期,可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一般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手术部位,每次15 - 20分钟,每天2 - 3次;热敷适用于术后3 - 5天,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于手术部位,同样每次15 - 20分钟,每天2 - 3次。
此外,家属要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等动作,以预防肺部感染。在患者进行这些动作时,家属可用手轻轻按压患者伤口,减轻因咳嗽或深呼吸引起的伤口疼痛。同时,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休息环境,减少外界干扰,有助于患者放松身心,减轻疼痛感受。
康复期:监督锻炼,促进功能恢复
随着患者病情的逐渐稳定,进入康复期。此时,患者需要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以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家属要起到监督和鼓励的作用,确保患者按照康复计划进行锻炼。
在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时,家属要陪伴在旁,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例如,帮助患者固定肢体,协助患者完成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疼痛加重、伤口渗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家属还可以与患者一起制定一些小目标,如每天完成一定数量的康复动作,当患者达到目标时,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和积极性。通过家属的积极参与和监督,患者能更好地完成
(陈宝刚 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骨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