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子宫脱垂别慌!日常护理做好这3件事

2023-08-10 09:4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当体检报告上赫然出现 “子宫脱垂” 几个字,不少女性朋友会瞬间慌了神。其实,子宫脱垂就像身体给我们发出的 “预警信号”,只要掌握科学的日常护理方法,就能有效改善症状,重获健康。今天,就为大家详细讲解护理子宫脱垂的三大关键日常事项,让你轻松应对这一困扰。

一、盆底肌锻炼:唤醒 “生命之网” 的力量
盆底肌就像一张 “吊床”,默默托住子宫、膀胱、直肠等盆腔器官。当这张 “吊床” 松弛,子宫就容易向下移位,引发脱垂。而通过针对性的盆底肌锻炼,能有效增强肌肉力量,让 “吊床” 重新紧致起来。

最经典的锻炼方法非凯格尔运动莫属。这项运动由美国妇产科医生阿诺德・凯格尔在 1948 年提出,简单易操作,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具体做法是:先找到盆底肌的位置,就像中断排尿时用力收缩的那些肌肉。收缩盆底肌,保持 3 - 5 秒,然后放松 3 - 5 秒,这算一次。每次训练进行 10 - 15 次,每天 3 组。需要注意的是,在收缩时避免腿部、臀部肌肉发力,同时不要在排尿过程中练习,以免影响尿道健康。

除了凯格尔运动,还可以尝试臀桥运动。平躺在瑜伽垫上,双腿屈膝,双脚踩地,与肩同宽,双臂自然放于身体两侧。慢慢抬起臀部,使身体从肩部到膝盖呈一条直线,感受盆底肌和臀部肌肉的收缩,在最高点保持 3 - 5 秒,然后缓慢放下,重复 10 - 15 次,每天 3 组。臀桥运动能全面锻炼盆底肌、臀部和核心肌群,进一步提升盆底支撑力。

坚持盆底肌锻炼需要耐心,一般至少持续 8 周才能看到明显效果。可以将锻炼融入日常生活,比如看电视、等公交时都能抽空练习,养成习惯后就不会觉得是负担了。

二、生活习惯调整:给子宫 “减负”
很多不良生活习惯会加重子宫脱垂的症状,想要护理好子宫,必须对这些习惯进行调整。

首先要避免重体力劳动和长期提重物。当我们搬运重物时,腹部压力会骤然增加,对盆底造成巨大冲击,就像给 “吊床” 施加过重的压力,容易使其加速松弛。因此,像搬桶装水、提重物上下楼梯这类事情,能不做就不做。如果实在需要搬运物品,尽量采用蹲姿,利用腿部力量起身,减少腹部压力。

其次,要纠正久站、久坐的习惯。长时间站立或坐着,会让盆腔器官持续受到重力影响,向下牵拉盆底组织。建议每隔 1 - 2 小时就活动一下,散散步、伸伸懒腰,促进盆腔血液循环。对于从事需要久站工作的女性,可以穿上医用弹力袜,帮助减轻下肢和盆腔的压力。

此外,保持大便通畅也至关重要。便秘时用力排便会使腹压升高,加重盆底负担。日常生活中要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每天保证足够的饮水量,一般 1500 - 2000 毫升为宜。如果便秘问题严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缓解,切不可自行滥用泻药。

三、营养补充:为盆底健康 “加油”
合理的营养摄入能为盆底组织提供修复和维持健康的物质基础,帮助改善子宫脱垂症状。

蛋白质是身体修复的重要原料,对盆底肌肉和韧带的修复至关重要。瘦肉、鱼类、豆类、蛋类、奶类都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比如,每天可以喝一杯牛奶,吃一个鸡蛋,适量摄入鱼肉或鸡肉,保证蛋白质的充足供应。

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E 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增强细胞活力,促进胶原蛋白合成,有助于维持盆底组织的弹性。柑橘类水果、草莓、猕猴桃、坚果、橄榄油等食物富含这两种维生素,可以适当多吃。每天吃一份新鲜水果,用橄榄油代替部分食用油,都是不错的选择。

钙元素对骨骼和肌肉健康也十分关键。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钙流失加快,更容易出现盆底肌肉松弛。因此,要注意补钙,可以多喝牛奶、吃豆制品,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钙剂和维生素 D 补充剂。

除了这些关键营养素,还要注意饮食均衡,控制盐和脂肪的摄入,避免过度肥胖。因为肥胖会增加腹部压力,加重盆底负担。保持健康的体重,不仅有助于改善子宫脱垂,还能降低其他疾病的发生风险。

子宫脱垂虽然让人烦恼,但只要做好盆底肌锻炼、调整生活习惯、注重营养补充这三件事,就能逐步改善症状,守护好自己的生殖健康。当然,如果子宫脱垂症状严重,出现阴道肿物脱出、排尿困难、腰骶部酸痛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配合医生进行专业治疗。希望每一位女性朋友都能重视自身健康,用科学的方法呵护自己,远离子宫脱垂的困扰。

 

(刘小雪 许昌市人民医院 妇产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