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中西医结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实践与探索

2025-02-10 17:2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愈发严峻,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议题。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世界前列,这不仅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也对未来社会劳动力素质产生潜在威胁。在这场 “视力保卫战” 中,中西医结合防控近视的新路径,正展现出独特的优势与潜力。

一、中西医视角下的近视成因
在西医看来,近视的发生与眼球结构变化密切相关。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缺乏户外活动、不良用眼习惯等,会导致眼球前后径拉长,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前,形成视物模糊。遗传因素也在近视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父母双方或一方近视,孩子患近视的风险会显著增加。此外,现代生活中电子屏幕的过度使用,蓝光对视网膜的潜在损伤,进一步加重了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中医则从整体观念出发,将近视归为 “能近怯远症” 范畴。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肾主藏精,目得精血濡养才能视物清晰。若长期用眼过度,耗伤肝肾精血;或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不能上荣于目;又或情志失调,肝郁气滞,影响气血运行,均可导致目失所养,从而引发近视。此外,中医还强调经络与眼睛的紧密联系,如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阴心经等多条经络均与眼部相连,经络不通也会影响眼部气血流通,致使视力下降。

二、中西医结合的预防策略
在预防环节,中西医结合可形成互补优势。西医倡导的科学用眼习惯是基础,如保持正确读写姿势,遵循 “三个一” 原则(眼离书本一尺、胸离书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每用眼 40 分钟休息 10 - 15 分钟;增加户外活动,每天保证 2 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让眼睛充分接受自然光照,促进视网膜多巴胺分泌,延缓眼轴增长。

中医预防方法则注重从内而外调养。食疗方面,可食用富含枸杞、猪肝、桑椹等养肝益肾的食物,为眼睛补充营养;按摩眼周穴位如睛明、攒竹、四白、太阳穴等,通过刺激经络,促进眼部气血运行,缓解眼疲劳;耳穴压豆选取眼、肝、肾等穴位,通过按压耳穴调节脏腑功能,起到预防近视的作用。此外,中医还提倡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以保证气血调和,维护眼部健康。

三、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手段
一旦发生近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能有效控制近视进展。西医的光学矫正仍是主流手段,包括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OK 镜)和多焦点隐形眼镜等。框架眼镜方便实用;角膜塑形镜通过夜间佩戴改变角膜形态,白天无需戴镜即可获得清晰视力,且能有效延缓近视度数增长;多焦点隐形眼镜则通过不同区域的屈光力,缓解眼睛调节疲劳。

中医在近视治疗上也有诸多特色疗法。针灸治疗选取眼部及远端穴位,如光明、足三里、三阴交等,通过针刺调节经络气血,改善眼部营养供应;中药内服以滋补肝肾、益气养血、活血通络为原则,根据个体体质辨证用药,从内部调理身体机能;推拿按摩通过特定手法放松眼周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眼疲劳。临床实践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相比单一疗法,在控制近视度数增长、改善视功能方面效果更为显著。

四、未来展望
中西医结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深入探究中西医结合防控近视的作用机制;推动中西医诊疗标准的融合,制定更科学、规范的防控方案;同时,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高家长和孩子对近视防控的重视程度,让中西医结合防控近视的理念和方法惠及更多儿童青少年。通过中西医携手合作,我们有信心为孩子们守护好心灵的窗户,让他们拥有清晰明亮的 “视界”。

 

(张祥吉 林州市陵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