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重症患者胃肠道的“苏醒信号”

2025-02-13 11:0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重症监护室(ICU)内,营养支持是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对于重症患者而言,由于病情危重、机体代谢异常以及治疗过程中的禁食或饮食限制,往往面临着严重的营养不足和免疫功能下降。因此,合理的营养支持不仅能够满足患者的能量和营养需求,还能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作为两种主要的营养支持方式,各自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它们共同构成了重症患者胃肠道“苏醒信号”的重要组成部分。

肠内营养: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的首选

肠内营养是指通过口服或管饲途径,将营养物质直接送入肠道进行消化吸收。对于重症患者而言,肠内营养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维护肠道屏障功能:肠道不仅是营养吸收的主要器官,还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屏障。肠内营养能够刺激肠道蠕动,促进肠道黏膜细胞的更新和修复,维护肠道屏障的完整性,减少细菌移位和感染的风险。

促进肠道微生态平衡:肠内营养能够提供丰富的膳食纤维和益生元,有助于肠道益生菌的生长和繁殖,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减少肠道炎症和感染的发生。

减少并发症: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能够减少静脉炎、感染、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经济便捷:肠内营养操作相对简单,成本较低,且易于患者接受和配合。

在重症患者中,肠内营养的实施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营养状况、胃肠道功能以及治疗需求,选择合适的营养制剂和输注方式。对于胃肠道功能尚未完全恢复的患者,可采用低浓度、低速度、低容量的输注方式,逐步增加营养摄入量,避免肠道负担过重。

肠外营养:肠道功能障碍时的补充选择

肠外营养是指通过静脉途径,将营养物质直接输入血液进行代谢利用。当重症患者存在严重的肠道功能障碍,如肠梗阻、肠道缺血、严重腹泻等情况时,肠内营养无法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此时肠外营养成为必要的补充选择。

肠外营养能够迅速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物质,满足患者的代谢需求,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同时,肠外营养还能够避免肠道刺激,减轻肠道负担,有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然而,肠外营养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如静脉炎、感染、代谢紊乱等,因此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营养状况。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联合应用:实现最佳营养支持

在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中,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补充、协同作用。对于存在肠道功能障碍但尚未完全丧失功能的重症患者,可采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联合应用的方式,实现最佳营养支持。

联合应用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初期可采用肠外营养为主,肠内营养为辅的方式,逐步增加肠内营养的比例,直至完全过渡到肠内营养。同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肠道功能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确保患者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肠道功能得到恢复。

结语:重视营养支持,促进重症患者康复

营养支持是重症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作为两种主要的营养支持方式,各自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在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方式,实现个体化、精准化的营养治疗。同时,应重视营养支持过程中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和风险,确保患者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肠道功能得到恢复,为患者的康复之路提供坚实的保障。

在未来的医疗实践中,我们应继续探索和优化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策略,不断提高营养支持的质量和效果,为重症患者的康复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漆燕 郑州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