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揭秘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如何改变患者生活

2025-05-21 09:1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梗阻性黄疸是一种由于胆汁流动受阻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累的病症,这通常会引起皮肤和眼睛发黄,尿液颜色加深,以及皮肤瘙痒等症状。梗阻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胆管结石、肿瘤、胆管狭窄或胰腺疾病等。梗阻性黄疸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胆管炎、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这些并发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介入治疗是近年来在梗阻性黄疸治疗中取得显著进展的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它通过影像引导,使用细针、导管、支架等器械,直接在病变部位进行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胆管支架置入术、胆道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手段,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介入治疗如何改变患者生活:

1. 快速缓解症状:介入治疗可以迅速解除胆道梗阻,降低胆红素水平,从而快速缓解黄疸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例如,许多患者在治疗后几天内就能明显感觉到皮肤和眼睛的黄疸消退,尿液颜色恢复正常,皮肤瘙痒症状减轻,这使得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舒适和自信。

2. 减少手术风险:对于一些高风险患者,如老年人、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介入治疗提供了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选择,避免了传统手术可能带来的较大创伤和风险。传统手术往往需要全身麻醉,手术时间长,术后恢复慢,而介入治疗则可以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

3. 提高生存率:通过及时有效的介入治疗,可以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研究表明,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其生存率显著高于未接受治疗或仅接受保守治疗的患者。这对于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4. 促进恢复:介入治疗后,患者恢复快,可以较早恢复正常饮食和活动,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许多患者在介入治疗后几天内就能出院,回到家中休养,这不仅减少了住院期间的感染风险,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5. 提供后续治疗机会:对于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可以作为姑息治疗手段,为患者提供后续放疗、化疗等治疗的机会。通过介入治疗缓解黄疸症状,患者的身体状况得到改善,能够更好地耐受后续的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介入治疗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诊断评估: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MRI、超声等)确定梗阻的位置和原因。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医生会仔细分析影像资料,确定梗阻的具体位置、范围以及可能的病因,为介入治疗提供准确的指导。

2. 术前准备:包括血液检查、心电图、凝血功能检查等,确保患者适合进行介入治疗。术前准备是确保手术安全的重要环节,医生会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排除潜在的手术风险,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

3. 介入操作:在局部麻醉下,医生通过皮肤穿刺进入肝脏或胆管,进行引流或支架置入。这一过程需要医生具备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以确保操作的精准和安全。术中,医生会通过影像设备实时监控操作过程,确保引流管或支架准确放置在梗阻部位。

4. 术后护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预防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术后护理是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环节,医护人员会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确保患者平稳度过术后恢复期。

5. 随访观察:定期复查胆红素水平、影像学检查等,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随访观察是介入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定期复查,医生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评估治疗效果,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介入治疗虽然具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局限性,如感染、出血、支架移位或堵塞等。因此,选择介入治疗时,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综上所述,介入治疗为梗阻性黄疸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它不仅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还能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和机会。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介入治疗在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随着更多新技术和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介入治疗的效果将进一步提升,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刘春红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介入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