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的手术室里,一场腹腔镜手术正在进行。医生通过患者腹部几个小切口,将细长的手术器械和一根特殊的针头——气腹针插入腹腔。随着气腹针的缓缓推进,二氧化碳气体被注入腹腔,原本紧贴在一起的腹壁和内脏器官逐渐分离,形成一个宽敞的手术空间。这一刻,二氧化碳气体成为了医生的“隐形助手”,为微创手术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一、气腹:微创手术的“空间魔法”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通过小切口进行的微创手术,医生通过腹腔镜(一种带有摄像头的细长器械)观察腹腔内部情况,并通过其他手术器械进行操作。然而,腹腔内的器官紧密相邻,直接操作极易造成损伤。因此,建立气腹成为腹腔镜手术的关键步骤。
气腹的原理是通过向腹腔内注入气体,使腹腔膨胀,从而将腹壁与内脏器官分离,创造出一个宽敞的手术空间。这不仅为医生提供了清晰的视野,还使得手术器械能够自由移动,大大降低了手术难度和风险。
二、二氧化碳:为何成为气腹气体的首选?
在腹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气体是建立气腹的首选气体。这背后有着科学的依据和严谨的考量。
1.安全性高
二氧化碳是一种惰性气体,不会与人体组织发生化学反应,也不会燃烧或爆炸,因此安全性极高。即使少量气体进入血液,也能被人体快速代谢,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2.溶解度高
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溶解度远高于其他气体(如氧气、氮气)。这意味着即使手术过程中有少量气体进入血液,也能迅速被红细胞携带并排出体外,从而降低气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3.成本低廉,易于获取
二氧化碳气体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且制备工艺成熟,成本低廉。这使得它成为医院手术室中常用的气体之一。
三、气腹的建立与维持:精细操作的艺术
建立气腹的过程需要医生精细操作,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1.术前准备
患者接受全身麻醉后,医生会对手术区域进行消毒,并铺上无菌巾。随后,在脐部或下腹部选择合适的穿刺点,插入气腹针。
2.注入气体
气腹针连接二氧化碳气瓶,通过调节气瓶压力,将气体缓慢注入腹腔。医生会密切监测腹腔内压力,通常维持在12-15毫米汞柱(mmHg)之间。这一压力既能保证足够的手术空间,又不会对患者造成过大负担。
3.维持气腹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持续监测腹腔内压力,并根据需要调整气体流量,以维持稳定的气腹状态。同时,医生还会通过腹腔镜观察腹腔内部情况,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4.术后排气
手术结束后,医生会将腹腔内的气体排出体外,并关闭切口。患者需要在恢复室观察一段时间,以确保没有并发症发生。
四、气腹的风险与应对:细节决定成败
尽管气腹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任何医疗操作都存在一定风险。医生需要充分了解这些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1.高碳酸血症
由于二氧化碳气体被吸收入血,可能导致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引发高碳酸血症。患者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症状。为预防这一并发症,医生会严格控制气腹压力和时间,并对高危患者(如心肺功能不全者)进行特别关注。
2.皮下气肿
气体可能通过穿刺点渗入皮下组织,形成皮下气肿。患者可能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症状。轻度皮下气肿通常可自行吸收,重度皮下气肿则需要医生进行干预。
3.气体栓塞
虽然极为罕见,但气体栓塞是气腹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气体进入血管后,可能阻塞血液循环,导致组织缺氧甚至死亡。为预防这一并发症,医生会在充气前确认气腹针位置正确,避免损伤血管。
4.术后肩痛
部分患者在术后可能出现肩部疼痛,这可能与二氧化碳气体刺激膈神经有关。医生会通过术后吸氧、止痛等措施缓解患者症状。
五、二氧化碳气腹的临床应用:从胆囊切除到复杂手术
二氧化碳气腹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腹腔镜手术中,包括胆囊切除、阑尾切除、子宫切除、疝气修补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气腹技术还在不断拓展其应用范围。
例如,在复杂的腹腔镜手术中(如胃癌根治术、结直肠癌根治术),医生可能需要更长的手术时间和更高的气腹压力。这时,医生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使用加温加湿的二氧化碳气体、加强患者监测等),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六、结语:微创时代的“隐形英雄”
在腹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气体虽然默默无闻,但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医生的“隐形助手”,更是微创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二氧化碳气腹技术将继续完善和创新,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当我们再次走进手术室,看到医生通过几个小切口完成一台复杂的手术时,不妨想一想:在这背后,是二氧化碳气体这位“隐形英雄”在默默支撑着整个手术过程。正是它的存在,让微创手术成为了可能,也让更多患者能够享受到更加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冯玉莹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手术部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