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如同人体的“生命通道”,负责为各个器官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废物。保持血管年轻态,对维护身体健康、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至关重要。而日常饮食是影响血管健康的关键因素,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调整,能为血管“减龄”,让身体充满活力。
一、控盐——减轻血管负担
高盐饮食是损害血管健康的“隐形杀手”。摄入过多盐分,会使体内钠离子含量升高,导致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进而使血压升高。长期高血压会对血管壁造成持续性压力,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减少食盐摄入,首先要控制烹饪用盐量,尽量使用限盐勺,逐渐降低口味咸度。同时,要警惕“隐形盐”,如咸菜、腌肉、火腿、酱料、薯片等加工食品中含盐量往往较高,应减少食用。
二、增钾——维持血管弹性
钾元素在维持血管正常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促进钠离子排出体外,调节体内水盐平衡,有助于降低血压,减轻血管压力。此外,钾还能维持心肌正常收缩,保持血管弹性,预防血管硬化。
日常饮食中,富含钾的食物种类丰富。新鲜蔬菜是钾的重要来源,如菠菜、油菜、芹菜、西兰花等绿叶蔬菜,以及土豆、山药等根茎类蔬菜,都含有较高的钾元素。水果中,香蕉、橙子、柑橘、猕猴桃、草莓等钾含量也较为可观。豆类及豆制品,如黄豆、黑豆、红豆、豆腐等,同样富含钾。建议每天摄入蔬菜300 - 500克,水果200-350克,适当增加豆类摄入,以满足身体对钾的需求。
三、控脂——降低血管损伤风险
高脂肪饮食,尤其是摄入过多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会导致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形成高脂血症。过多的脂质会在血管壁沉积,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变窄、变硬,影响血液流通,增加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要控制脂肪摄入,应减少动物油、油炸食品、动物内脏、肥肉等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食用。优先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榄油、鱼油、坚果等。橄榄油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水平;深海鱼类,如三文鱼、金枪鱼、鳕鱼等,富含ω - 3脂肪酸,具有抗炎、降脂、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坚果,如杏仁、核桃、腰果等,适量食用可提供健康脂肪、蛋白质和膳食纤维,但因其热量较高,每天食用量不宜超过10克。
四、补纤——促进血管代谢
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加速食物消化和排泄,减少胆固醇在肠道内的吸收,从而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同时,膳食纤维还能增加饱腹感,有助于控制体重,减轻血管负担。
全谷物是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如燕麦、糙米、全麦面包等,建议将日常主食中的部分精制谷物替换为全谷物。蔬菜、水果和豆类不仅富含钾元素,也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此外,魔芋、木耳、海带等食物膳食纤维含量也较高,可适当增加食用。
五、适量饮水——保持血管通畅
水是维持血管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适量饮水能使血液保持适当黏稠度,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风险。如果饮水不足,血液会变得黏稠,流动速度减慢,容易在血管壁上沉积脂质等物质,增加血管堵塞的可能性。
成年人每天应保证1500 - 2000毫升的饮水量,可根据季节、活动量等因素适当调整。饮水应少量多次,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
血管年轻态是身体健康的基础。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让血管保持年轻活力。
(刘庆乐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心血管科一病区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