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在预防和改善心血管健康的诸多因素中,运动扮演着无可替代的关键角色,堪称心血管的最佳伙伴。
一、运动对心血管的多重益处
强化心脏功能
心脏就像人体的“发动机”,持续不断地为全身输送血液。规律运动能增强心肌力量,使心脏每次收缩更有力,泵出的血液量增加。随着心脏功能提升,安静时心率会逐渐降低,心脏负担减轻。
改善血液循环
运动时,身体各组织器官对血液和氧气的需求增加,促使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这不仅有助于将氧气和营养物质及时输送到细胞,还能加速代谢废物的排出。
调节血脂代谢
高血脂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运动可提高体内脂蛋白脂酶的活性,加速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同时促进胆固醇的逆向转运,将外周组织中多余的胆固醇运回肝脏进行代谢排出。有氧运动结合适当的力量训练,能有效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水平,减少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稳定血压水平
长期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硬化进程。规律运动能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少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使血管舒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减轻炎症反应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慢性炎症密切相关。运动能调节免疫系统,降低体内炎症因子的水平,减轻血管壁的炎症反应,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降低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的风险。
二、适合心血管健康的运动方式
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是改善心血管功能的基础。快走是最简单易行的有氧运动,每周进行5次,每次30分钟以上,保持一定速度,使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60%-70%(最大心率=220-年龄),能有效锻炼心肺功能。
力量训练
适当的力量训练可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对心血管健康有益。可使用哑铃进行简单的上肢力量训练,如哑铃弯举、肩推等,每个动作进行2-3组,每组8-12次。也可利用自身体重进行俯卧撑、平板支撑、深蹲等训练,增强核心肌群和下肢力量。力量训练每周进行2-3次,注意给身体足够的恢复时间。
柔韧性训练
良好的柔韧性有助于减少运动损伤风险,提高身体协调性。瑜伽中的伸展动作,如三角式、下犬式等,能拉伸身体各部位肌肉和韧带。太极动作缓慢、柔和,注重呼吸与动作的配合,可增强身体平衡能力和柔韧性,对心血管系统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柔韧性训练可每天进行,每次10-15分钟。
三、运动注意事项
运动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尤其是长期缺乏运动或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开始时运动强度和时间不宜过大,逐渐增加。
运动前进行5-10分钟的热身活动,如慢走、关节活动等,使身体各器官系统逐渐适应运动状态,减少运动损伤风险。运动后进行5-10分钟的放松活动,如深呼吸、拉伸等,帮助身体恢复平静,减轻肌肉酸痛。
运动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身体反应,如出现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头晕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就医。
运动是维护心血管健康的天然良药。为了心血管健康,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坚持规律运动,与心血管疾病说“不”。
(刘庆乐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心血管科一病区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