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患者围术期如何进行心理准备

2025-03-11 15:0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心血管外科的领域,每一次手术都如同一场与病魔较量的战役,而患者围术期的心理状态,无疑是影响这场战役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面对即将到来的手术,患者往往会经历从得知病情的震惊、术前的焦虑不安,到术后的忐忑与康复期的心理波动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变化。那么,作为患者及家属,该如何在这一特殊时期做好心理准备,以最佳的状态迎接挑战呢?

一、术前:直面恐惧,积极备战

1.认识疾病与手术

首先,要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自身病情及手术方案。心血管疾病虽听起来可怕,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许多手术的成功率大大提高。通过与医生的深入沟通,明确手术的必要性、大致过程以及预期效果,可以减少因未知而产生的恐惧感。例如,心脏瓣膜修复或置换手术,医生会详细解释病变瓣膜的影响及新瓣膜如何恢复心脏功能,让患者心中有数。

2.调整心态,树立信心

得知需进行心血管外科手术,焦虑和恐惧在所难免,但要学会正视这些情绪。可以尝试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式放松身心,告诉自己:“医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技术,我只需要积极配合。”同时,回顾以往成功战胜困难的经历,相信自己具备应对此次挑战的能力,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3.家庭支持的力量

家人的陪伴与支持在术前至关重要。他们不仅提供情感上的慰藉,还能协助处理日常事务,让患者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术前准备中。家庭成员应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鼓励其表达内心的担忧和恐惧,共同营造一个轻松、积极的家庭氛围。

二、术中:信任托付,平静应对

进入手术室,尽管紧张难以完全避免,但此时应将对医生的信任放在首位。要知道,手术团队经过严格训练,他们会竭尽全力确保手术的安全与成功。在麻醉生效前,尽量放松身体,按照医护人员的指示缓慢呼吸,可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件美好的事情或回忆上,帮助自己度过这段紧张时刻。

三、术后:耐心康复,重拾希望

1.正视疼痛与不适

术后,伤口疼痛、身体虚弱以及各种引流管的限制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小的困扰。要明白这些都是暂时的,是身体恢复的必经之路。合理使用止痛药物,同时通过听音乐、看电影等方式分散注意力,减轻对疼痛的敏感度。

2.积极参与康复

术后早期活动,对于心血管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逐步进行床边坐起、站立、行走等康复训练,不要因为害怕疼痛而拖延。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是向健康迈进的一大步,这会极大地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

3.保持乐观心态

术后康复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可能会遇到一些波折,如伤口愈合不良、心律失常等并发症。面对这些问题,保持乐观的心态尤为重要。积极与医生沟通,配合治疗调整,相信这些困难只是康复路上的小插曲,终会迎来身体逐渐好转的那一天。

心血管外科手术的围术期,是一场身心的双重考验。做好心理准备,以积极、乐观、信任的态度去面对,不仅能减轻自身的痛苦,更能为手术的成功及术后的快速康复奠定坚实的基础。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医生、护士、家人都会陪你度过这段艰难而又充满希望的时光。

(刘洋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外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