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阴道分泌物检验:女性生殖健康的“信号灯”

2024-04-19 16:5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阴道分泌物(白带)是对女性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查的一种手段,也是妇科最常用的检测之一,能直观反映女性生殖系统的健康状况。正常的白带是身体自我清洁和保护的产物,但当它的颜色、气味、量或质地发生变化时,可能提示感染、炎症甚至肿瘤风险。该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诊及鉴别阴道炎、宫颈炎等疾病,并提供适当的治疗方案。

一:检查目的与适应症

目的是诊断女性生殖系统是否存在炎症性疾病,比如阴道炎、宫颈炎等,并进一步确定炎症的具体原因。一般出现以下症状需要做此项检查:

1.女性若出现外阴瘙痒、灼痛或异味,白带颜色/质地明显改变(如黄绿色、血性、豆渣样、脓性等)等情况,需要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

2.对于已确诊患有阴道炎且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免疫力低下者(易发真菌感染)通过阴道分泌物检查有助于监测和评估治疗效果。

3.性生活后不适或异常出血 ;孕前检查或妇科手术前评估。

二:检查项目及意义

1. 一般性状检查:主要包括白带的外观和味道。正常情况下白带呈白色稀糊状或蛋清样,无腥臭味。若外观或味道异常,可能提示存在炎症等问题。

2.阴道清洁度评估:阴道清洁度是指阴道清洁的等级程度,是根据阴道分泌物中白细胞(脓细胞)、上皮细胞、阴道杆菌和杂菌的多少来划分的,一般分为I - IV度,I - II度为正常,III - IV度提示存在炎症,是阴道炎症的判断指标。

3.阴道pH值测定:可以反映阴道的酸碱度,正常pH值为3.8 - 4.5,pH值升高可能提示阴道炎或其他疾病,阴道菌群失调和炎症时,pH值﹥4.5(单纯霉菌阴道炎除外),pH值越高,说明阴道微生态失调越严重。

4.阴道微生物检测、加德纳菌与线索细胞检测:是阴道炎病因诊断的指标。若检测出滴虫,提示患有滴虫性阴道炎;若检出念珠菌,提示患有霉菌性阴道炎;线索细胞是细菌性阴道炎的特异性指标,若检出线索细胞,提示患有细菌性阴道炎。

5.其他项目:如白细胞酯酶阳性提示存在炎症,但其特异性不高,可能与其他类型的炎症有关;胺试验阳性提示存在胺类物质,提示有厌氧菌感染;过氧化氢浓度阳性提示阴道内菌群失衡;唾液酸苷酶活性阳性提示存在细菌性阴道病或其他炎症。

三:检查特点、禁用人群及检查前准备

1.特点操作相对简单:一般通过采集阴道分泌物进行各项检测。无创性:通常不会对女性身体造成较大伤害。

2.禁用人群对于处于月经期的女性,不建议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因为在月经期间,女性的阴道内会有血液流出,这会对白带样本的采集和解读造成干扰,从而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如果女性在检查前24小时内有性生活、阴道冲洗、阴道放药等行为,通常也不建议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因为这些行为会影响白带的成分和状态,使得检查结果可能无法真实的反映生殖健康的实际情况。

3.检查前准备:在检查前的24小时内避免性生活、阴道冲洗或上药,以免影响检查结果。检查应当避开月经期,一般建议在月经结束后3 - 7天内进行。过早进行检查,可能会有残留的内膜组织,容易对检查结果产生影响。检查当天应穿宽松的衣服,以便于检查的顺利进行和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在检查前,患者应排空膀胱,且不需要空腹。

四:报告解读

阴道分泌物报告主要包括清洁度、滴虫、念珠菌、白细胞、上皮细胞、线索细胞等指标,医生会结合临床症状、其他检查结果以及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例如:

1.清洁度:I - II度为正常,III - IV度提示存在炎症。

2.滴虫、念珠菌:若检出滴虫或念珠菌,提示患有滴虫性阴道炎或霉菌性阴道炎。

3.白细胞:正常情况下,阴道分泌物中可见少量白细胞。若白细胞数量增多,提示存在炎症。

4.上皮细胞:正常情况下,阴道分泌物中可见大量上皮细胞。上皮细胞减少,可能提示炎症或其他疾病。

5.线索细胞:线索细胞是细菌性阴道炎的特异性指标,若检出线索细胞,提示患有细菌性阴道炎。

6.癌前病变筛查宫颈细胞学异常: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以上需转诊阴道镜。HPV阳性管理:16/18型阳性直接转诊阴道镜,其他高危型需结合细胞学结果分层处理。

7.其他:如红细胞、支原体、衣原体等,可提示相应的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对报告结果有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以便获得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此外,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幼女等特殊人群,阴道分泌物检查的解读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总之定期进行阴道分泌物检验,能帮助女性及时了解自身生殖系统的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尽早治疗,对于维护女性生殖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刘芳 荥阳市中医院 检验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