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的普遍认知中,骨质疏松似乎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白发苍苍的老人因骨质疏松导致骨折的画面深入人心。然而,近年来的医学研究和临床数据却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骨质疏松正逐渐向年轻群体蔓延,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甚至是青少年,也被诊断出患有骨质疏松。这一现象不仅打破了传统的疾病认知,更给年轻一代的健康敲响了警钟。那么,年轻人为何也会患上骨质疏松?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和应对?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究这一健康隐患。
一、重新认识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正常情况下,人体骨骼中的骨组织处于不断更新的动态平衡中,成骨细胞负责新骨的形成,破骨细胞则进行旧骨的吸收。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女性在绝经后、男性在老年期,由于激素水平下降等原因,骨吸收速度超过骨形成速度,骨量逐渐流失,进而引发骨质疏松。
骨密度是衡量骨质疏松程度的重要指标,通常使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进行测量。当骨密度值低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骨峰值均值1个标准差以内时为正常;降低1-2.5个标准差为骨量低下;降低程度等于和超过2.5个标准差为骨质疏松;骨密度降低程度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同时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时,则为严重骨质疏松。
二、年轻人患骨质疏松的现状
近年来,年轻人患骨质疏松的案例呈明显上升趋势。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18-35岁的年轻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骨量偏低的情况,部分人群甚至已达到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在医院骨科和内分泌科的门诊中,年轻骨质疏松患者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这一现象不仅在国内出现,在全球范围内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三、年轻人患骨质疏松的原因
(一)不良生活方式
1.缺乏运动:如今,许多年轻人长期保持久坐的生活方式。无论是上班族长时间坐在办公桌前对着电脑工作,还是学生长时间伏案学习,亦或是年轻人沉迷于电子游戏、追剧等,都导致身体活动量严重不足。而运动对于骨骼健康至关重要,尤其是负重运动,如跑步、跳绳、爬山等,能够对骨骼产生适当的应力刺激,促进成骨细胞的活性,增加骨密度。长期缺乏运动,骨骼得不到足够的刺激,骨量就会逐渐流失。
2.不合理饮食:年轻人的饮食习惯普遍存在问题。一方面,过度依赖快餐、外卖,这些食物往往高盐、高糖、高脂肪,但钙、维生素D等对骨骼健康有益的营养成分含量却较低。钙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维生素D则有助于钙的吸收,缺乏这两种营养素会直接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另一方面,一些年轻人为了追求苗条身材,过度节食,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身体无法获得足够的蛋白质、钙等营养物质,进而影响骨组织的正常代谢,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病风险。
3.吸烟与过量饮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也是导致年轻人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影响骨细胞的正常功能,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同时还会减少肠道对钙的吸收;酒精则会干扰钙、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的代谢,抑制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促进破骨细胞的活性,导致骨量丢失。
(二)疾病因素
1.内分泌疾病:一些内分泌疾病会影响钙、磷等矿物质的代谢,进而导致骨质疏松。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速骨吸收,使骨量快速丢失;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等原因,会影响骨组织的代谢,导致骨密度降低。
2.胃肠道疾病:胃肠道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重要场所。患有胃肠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乳糜泻等,会影响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吸收。此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治疗胃肠道疾病,也可能对骨骼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3.其他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引发炎症反应,破坏骨组织;慢性肾病患者由于肾功能受损,会导致钙、磷代谢紊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进而引起骨量丢失,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
(三)药物因素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也可能导致骨质疏松。例如,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多种疾病的常用药物,但它会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促进破骨细胞的生成,减少肠道对钙的吸收,增加尿钙排泄,长期使用会导致骨量快速丢失,引发骨质疏松。此外,抗癫痫药物、质子泵抑制剂等,长期服用也可能对骨骼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四)遗传因素
骨质疏松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骨质疏松患者,尤其是直系亲属患有严重骨质疏松或因骨质疏松导致骨折,那么其后代患骨质疏松的风险也会相对较高。遗传因素主要通过影响骨密度、骨结构和骨代谢等方面,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病可能性。
四、年轻人患骨质疏松的危害
年轻人患上骨质疏松,危害不容小觑。首先,骨质疏松会导致骨骼疼痛,常见于腰背部、腿部等部位,疼痛程度轻重不一,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降低生活质量。其次,由于骨密度降低,骨骼变得脆弱,轻微的外力,如摔倒、碰撞,甚至咳嗽、打喷嚏等,都可能引发骨折。骨折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还可能导致残疾,影响未来的生活和职业发展。此外,长期的骨质疏松还可能影响心理健康,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五、年轻人骨质疏松的预防与治疗
(一)预防措施
1.合理饮食:年轻人应注重饮食均衡,增加富含钙、维生素D、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摄入。牛奶、酸奶、奶酪等乳制品是钙的良好来源;虾皮、海带、芝麻等食物钙含量也较高;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包括鱼类、蛋类、动物肝脏等。此外,还应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保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
2.适度运动:坚持规律的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同时结合每周2-3次的力量训练和平衡训练,如深蹲、平板支撑、瑜伽等。运动能够刺激骨骼生长,增加骨密度,提高骨骼的强度和韧性。此外,户外运动还能让身体接受阳光照射,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有利于钙的吸收。
3.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新陈代谢和内分泌调节,对骨骼健康也有积极作用。同时,减少久坐时间,每工作或学习1小时,应起身活动10-15分钟,增加身体的活动量。
4.定期体检:年轻人应定期进行体检,关注骨密度等指标。对于高危人群,如有骨质疏松家族史、患有相关疾病或长期使用可能影响骨骼健康药物的人群,更应增加体检频率,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二)治疗方法
如果年轻人被诊断为骨质疏松,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营养补充和康复治疗等。药物治疗方面,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开具钙剂、维生素D制剂、抗骨质疏松药物等。抗骨质疏松药物主要有双膦酸盐类、降钙素类、雌激素类(适用于绝经后女性)等,这些药物能够抑制骨吸收或促进骨形成,提高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营养补充和康复治疗则与预防措施类似,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促进骨骼健康恢复。
骨质疏松不再仅仅是老年人面临的问题,年轻人也应高度重视这一健康隐患。了解骨质疏松的发病原因、危害,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定期进行体检,是守护骨骼健康的关键。只有从年轻时就关注骨骼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远离骨质疏松的困扰,拥有健康强壮的骨骼,享受美好的人生。
(董留保 南乐县人民医院 骨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