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胃粘膜“悄悄话”,核医学检查听得懂

2025-06-01 07:0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人体这个奇妙的“化工厂”中,胃粘膜如同一位默默无闻的“守护者”,它分泌的粘液、胃酸和消化酶,构成了胃部抵御外界侵袭的第一道防线。然而,这位“守护者”也有脆弱的时候,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刺激、不良饮食习惯等都可能让它“受伤”,进而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疾病。那么,如何及时捕捉胃粘膜的“求救信号”呢?核医学检查,这位能够“听懂”胃粘膜“悄悄话”的“翻译官”,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胃粘膜:胃部的“守护者”与“受伤者”

胃粘膜是胃壁最内层的一层薄膜,它像一层柔软的“保护垫”,覆盖在胃的表面,防止胃酸和消化酶对胃壁造成损伤。同时,胃粘膜还分泌粘液、胃酸和消化酶,这些物质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粘液能够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胃酸对胃粘膜的刺激;胃酸则能够激活消化酶,帮助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消化酶则能够进一步将食物分解成小分子,便于肠道吸收。

然而,这位“守护者”也有脆弱的一面。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粘膜最常见的“敌人”之一,这种细菌能够破坏胃粘膜的屏障功能,导致胃酸和消化酶对胃壁造成损伤,进而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疾病。此外,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吸烟、饮酒、不良饮食习惯等也可能对胃粘膜造成损伤,使其失去保护功能。

核医学检查:胃粘膜的“翻译官”

当胃粘膜受到损伤时,它会发出一些“求救信号”,如胃痛、胃胀、反酸、嗳气等。然而,这些症状并不具有特异性,很难准确判断胃粘膜的损伤程度和病因。这时,核医学检查就派上了用场。

核医学检查是一种利用放射性核素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在胃粘膜疾病的诊断中,常用的核医学检查包括胃排空试验和幽门螺杆菌检测等。

胃排空试验:

胃排空试验是一种用于评估胃排空功能的检查方法。在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口服含有放射性核素标记的食物或液体,然后通过特殊的仪器检测放射性核素在胃内的分布和排出情况。正常情况下,食物在胃内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后,会逐渐排空进入肠道。如果胃排空功能异常,如胃排空延迟或加速,都可能提示胃粘膜存在损伤或疾病。

幽门螺杆菌检测:

幽门螺杆菌检测是一种用于检测胃内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在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口服含有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尿素胶囊。如果胃内存在幽门螺杆菌,这种细菌会分解尿素产生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会被吸收进入血液并呼出体外。通过检测呼出气体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就可以判断胃内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核医学检查的优势与过程

相比传统的胃镜检查等侵入性检查方法,核医学检查具有无创、无痛、无辐射(或辐射剂量极低)等优势。它不需要插入胃镜等器械进入胃内,因此不会对胃粘膜造成二次损伤。同时,核医学检查还能够提供更为全面、准确的胃粘膜功能信息,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胃粘膜的损伤程度和病因。

在核医学检查的过程中,患者需要口服含有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药物或食物。这些放射性核素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情况会被特殊的仪器检测并记录下来,形成一系列的影像资料。医生会根据这些影像资料分析胃粘膜的功能状态,从而做出准确的诊断。

保护胃粘膜,从生活细节做起

胃粘膜的健康与我们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为了保护胃粘膜免受损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 均衡饮食:保持饮食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避免过多摄入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2. 避免刺激性食物和药物:尽量避免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对胃粘膜造成损伤的药物。如果必须服用这些药物,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同时服用保护胃粘膜的药物。

3.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可能对胃粘膜造成损伤,因此应该尽量戒烟限酒。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包括胃粘膜疾病的筛查和诊断。如果发现胃粘膜存在损伤或疾病,应及时就医并接受治疗。

核医学检查在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作用

除了用于胃粘膜疾病的诊断外,核医学检查还可以用于治疗效果评估。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定期进行核医学检查来监测胃粘膜的功能状态和病情变化。如果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出现反复,医生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胃粘膜作为胃部的“守护者”,在我们的消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它也有脆弱的一面,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损伤。核医学检查作为一种无创、无痛、无辐射(或辐射剂量极低)的检查方法,能够“听懂”胃粘膜的“悄悄话”,帮助我们及时捕捉胃粘膜的“求救信号”,为胃粘膜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同时,我们也应该从生活细节做起,保护胃粘膜免受损伤,让这位“守护者”能够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李倩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核医学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