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手指被热水烫到的瞬间,尖锐的刺痛感如闪电般袭来;运动后第二天,肌肉传来酸胀的隐痛;感冒时,脑袋像被无形的大手紧箍,胀痛难忍……这些形形色色的疼痛,都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求救信号。然而,很多人要么对疼痛置之不理,要么盲目止痛,却忽略了这些信号背后隐藏的重要信息。了解疼痛的本质和意义,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健康。
疼痛的生理机制:身体的警报系统
疼痛并非简单的感觉,而是一套复杂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当身体组织受到损伤或潜在威胁时,皮肤、肌肉、内脏等部位的痛觉感受器会被激活。这些痛觉感受器如同遍布全身的“哨兵”,一旦察觉到诸如高温、机械压力、化学物质刺激等异常情况,便会立即将信息转化为电信号,通过神经纤维以惊人的速度(最快可达每秒120米)向脊髓和大脑传递。
在脊髓处,这些电信号会经过初步筛选和处理,部分信号会触发快速的反射动作,比如手被烫到会立刻缩回,这一过程被称为“脊髓反射”,能够帮助我们在最短时间内远离伤害源。而另一部分信号则会继续上传至大脑的多个区域,包括丘脑、躯体感觉皮层、边缘系统等。丘脑负责对疼痛的强度、位置进行初步感知;躯体感觉皮层进一步分析疼痛的具体特征;边缘系统则会引发焦虑、恐惧等情绪反应。至此,我们才真正感受到疼痛,并意识到身体出现了问题。
不同类型疼痛的警示意义
疼痛可以根据持续时间、发生机制等因素,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每种疼痛都蕴含着独特的健康警示。
急性疼痛通常是突然发作且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3个月,它就像是身体的“即时警报”。例如,急性阑尾炎发作时,患者会感到腹部右下侧剧烈疼痛,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这种疼痛是身体在提醒我们阑尾出现了炎症,需要及时就医,否则可能引发阑尾穿孔等严重后果。又如,骨折后的剧烈疼痛,会促使我们尽快对受伤部位进行固定和治疗,避免二次损伤。急性疼痛虽然让人痛苦,但它是身体自我保护的重要机制,能够及时引起我们的重视,帮助我们采取措施应对突发的健康危机。
慢性疼痛则是指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的疼痛,它如同身体发出的“持续警报”,往往暗示着更复杂的健康问题。常见的慢性疼痛包括慢性头痛、关节炎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等。以慢性头痛为例,偏头痛患者可能会周期性地出现单侧头部搏动性疼痛,还可能伴随畏光、畏声等症状。研究表明,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与血管舒缩功能紊乱、神经递质失衡等多种因素有关,背后可能隐藏着内分泌失调、心理压力过大等全身性问题。再如,骨关节炎患者关节处的慢性疼痛,是关节软骨磨损、骨质增生等病变的外在表现,若不及时干预,会严重影响关节功能,降低生活质量。慢性疼痛不仅会对身体造成持续伤害,还会引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形成“疼痛-心理障碍-疼痛加剧”的恶性循环。
忽视疼痛的潜在风险
有些人认为疼痛忍一忍就过去了,或者自行服用止痛药缓解症状,却不寻找疼痛的根源,这种做法存在很大风险。例如,胃溃疡患者如果只是通过服用止痛药来缓解上腹部疼痛,而不进行规范治疗,溃疡可能会进一步加深,甚至导致胃出血、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还有些人长期忽视腰部疼痛,以为只是劳累引起的肌肉劳损,殊不知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作祟。随着病情进展,突出的椎间盘可能会压迫神经,导致下肢麻木、无力,甚至出现大小便失禁等严重后果。
此外,长期滥用止痛药也会带来诸多不良反应。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可能会损伤胃肠道黏膜,引发胃溃疡、胃出血;阿片类止痛药(如吗啡、羟考酮等)则存在成瘾性风险,还可能导致呼吸抑制、便秘等副作用。因此,对待疼痛绝不能掉以轻心,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才是正确的做法。
科学应对疼痛:解码身体信号
面对疼痛,我们需要以科学的态度去应对。首先,要学会准确描述疼痛。向医生描述疼痛时,应尽量提供详细信息,如疼痛的部位、性质(刺痛、胀痛、酸痛等)、程度(1-10分打分)、发作时间、加重或缓解因素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快速判断疼痛的原因,做出准确诊断。
其次,根据疼痛的类型和原因,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对于急性疼痛,在排除严重疾病后,可以先采用冷敷、休息等方法缓解症状,若疼痛持续不缓解则需及时就医。慢性疼痛的治疗则较为复杂,可能需要综合运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多种手段。例如,关节炎患者除了服用消炎止痛药物外,还可以通过热敷、按摩、针灸等物理治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也有助于缓解症状。
最后,预防疼痛同样重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减少疼痛发生的几率。对于慢性疼痛患者,定期复查、遵医嘱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控制病情,防止疼痛复发和加重。
疼痛是身体与我们沟通的特殊语言,每一次疼痛都是身体发出的重要求救信号。读懂这些信号,重视身体的警告,科学应对疼痛,我们才能更好地守护自己的健康。当疼痛再次来袭时,请记住,它不是毫无意义的折磨,而是身体给予我们调整和修复的机会。
(王延宏 宝丰县人民医院 疼痛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