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排尿时,你是否留意过尿液的颜色?这看似平常的生理现象,实则是人体健康的 “晴雨表”。从透明淡黄到浓茶色,从乳白色到洗肉水样,尿液颜色的每一次变化,都可能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而尿常规检查,作为医学领域最基础却最关键的检测项目之一,更能将这些隐藏的健康密码清晰解读。
一、尿液颜色:身体的直观警报器
正常情况下,人体尿液因含有尿胆原而呈现透明淡黄的色泽,其深浅程度会随着饮水量、出汗量等因素有所波动。当尿液颜色偏离这一常态时,往往预示着身体内部出现了异常。
(一)浓茶色尿液
当尿液颜色如同浓茶般深沉时,可能是肝脏或胆囊出现了问题。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和代谢器官,当肝细胞受损,如患有肝炎、肝硬化,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发生障碍,大量胆红素进入血液,通过尿液排出,就会使尿液颜色加深。此外,胆囊结石、胆囊炎等疾病导致胆汁排泄不畅,也会引发类似现象。出现浓茶色尿液,应及时就医检查肝功能和肝胆超声,排查潜在疾病。
(二)红色尿液
红色尿液是最容易引起人们警觉的异常情况,它可能是血尿的表现。血尿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前者尿液明显发红,后者需通过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红细胞。泌尿系统结石、肿瘤、感染,如肾结石、膀胱癌、尿道炎等,都可能导致血尿。此外,一些全身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影响凝血功能的病症,也会引发血尿。值得注意的是,食用大量红心火龙果、甜菜根,或服用利福平等药物,也可能使尿液暂时变红,这种情况被称为假性血尿,停药或停止食用相关食物后,尿液颜色会恢复正常。但如果排除食物和药物因素,发现红色尿液,必须尽快进行尿常规和泌尿系统检查。
(三)乳白色尿液
乳白色尿液俗称 “乳糜尿”,主要原因是淋巴管被寄生虫阻塞或因结核、肿瘤等原因受损,导致淋巴液进入尿液。此外,肾盂肾炎、膀胱炎等泌尿系统感染,也可能使尿液中混入大量白细胞,呈现出乳白色浑浊状,称为脓尿。乳糜尿和脓尿都需要通过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四)其他异常颜色
除上述常见颜色外,尿液还可能出现蓝色、绿色等罕见颜色。服用氨苯蝶啶、亚甲蓝等药物可能导致尿液变蓝;大量食用含绿源酸的食物,或服用美蓝、茵栀黄等药物,可能使尿液呈绿色。但如果没有药物和食物因素,出现这些异常颜色,也需警惕罕见疾病的可能。
二、尿常规:解码尿液的健康密码
尿常规检查包含多项指标,每一项都能从不同角度反映身体的健康状况。
(一)酸碱度(pH 值)
正常尿液 pH 值在 4.5 - 8.0 之间,呈弱酸性或中性。尿液 pH 值的变化与饮食、疾病等因素密切相关。食用大量肉类、蛋类等高蛋白食物,会使尿液呈酸性;而多吃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则会使尿液偏碱性。某些疾病,如酸中毒、痛风患者,尿液 pH 值会降低;碱中毒、膀胱炎患者,尿液 pH 值则会升高。通过监测尿液 pH 值,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酸碱平衡状态,并为疾病诊断提供线索。
(二)尿蛋白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仅含有微量蛋白质,尿常规检测结果应为阴性。当肾脏的滤过和重吸收功能受损时,大量蛋白质会漏出到尿液中,导致尿蛋白呈阳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肾脏疾病,是引起尿蛋白阳性的常见原因。此外,剧烈运动、发热、精神紧张等生理因素,也可能导致一过性的尿蛋白阳性,但这种情况通常在诱因消除后会恢复正常。持续的尿蛋白阳性则需要进一步检查肾功能、肾脏超声等,明确病因并及时治疗,否则可能发展为肾衰竭。
(三)尿糖
健康人的尿液中一般不含葡萄糖,尿糖检测呈阴性。当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一般为 8.88mmol/L),或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出现障碍时,尿液中就会出现葡萄糖,导致尿糖阳性。糖尿病是引起尿糖阳性最常见的原因,但尿糖阳性并不等同于糖尿病,某些肾脏疾病导致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能力下降,即使血糖正常,也会出现尿糖阳性,称为肾性糖尿。此外,短时间内大量摄入含糖量高的食物、注射葡萄糖等,也可能使尿糖暂时呈阳性。发现尿糖阳性,需要进一步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明确是否患有糖尿病或其他疾病。
(四)白细胞
正常尿液中白细胞数量较少,尿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应在正常范围内。当泌尿系统发生感染,如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时,大量白细胞会聚集到感染部位,随尿液排出,导致尿液中白细胞数量增多。白细胞增多是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指标之一,医生会结合患者的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等,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并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五)红细胞
如前文所述,尿液中出现红细胞(血尿)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尿常规不仅能检测出尿液中是否有红细胞,还能通过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初步判断出血部位。如果红细胞形态正常,多提示出血部位在肾小球以下,如泌尿系统结石、肿瘤、感染等;如果红细胞形态异常,如出现变形红细胞,则可能是肾小球疾病导致的出血。
三、关注尿液健康,定期体检是关键
尿液颜色异常和尿常规指标的改变,往往是疾病的早期信号。然而,很多人对这些身体预警信号不够重视,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时,病情可能已经发展到较为严重的阶段。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尿液健康至关重要。
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饮水量不少于 1500 - 2000 毫升,这样既能稀释尿液,减少有害物质在尿路的沉积,预防泌尿系统结石和感染,又有助于维持肾脏的正常功能。同时,要注意饮食均衡,避免过度食用辛辣、油腻、高糖等刺激性食物。此外,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是早期发现疾病的有效手段,建议成年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尿常规检查,尤其是有糖尿病、高血压、肾脏疾病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更应增加检查频率。
尿液颜色和尿常规检查蕴含着丰富的健康信息,它们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无声警告。当发现尿液颜色异常时,不要忽视,应及时就医进行尿常规等相关检查。通过对尿液的细致观察和科学检测,我们能够更早地发现疾病,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守护身体健康。
(杨霈娟 许昌市中心医院康复医院 检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