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普及子宫卵巢超声图像解读知识

2025-04-17 09:0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现代医学中,超声检查因其无创、无辐射、便捷且成本低廉的特点,成为妇科检查的重要工具。其中,子宫和卵巢的超声检查尤为重要,能够帮助医生了解女性生殖系统的健康状况,早期发现并诊断多种疾病。本文将从子宫和卵巢的超声图像解读入手,详细介绍相关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检查。

一、超声检查的基本原理与类型

超声检查,又称超声波检查,是一种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通过人体组织时产生的反射、散射等现象,形成图像以观察人体内部结构和病变的医学检查方法。在妇科领域,超声检查主要分为经腹超声和经阴道超声两种。

经腹超声:将超声探头放置于下腹部进行检查。检查前需要饮水充盈膀胱,以形成透声窗,便于观察子宫和卵巢。这种方法操作简便,但图像质量可能受腹壁脂肪厚度和膀胱充盈程度的影响。

经阴道超声:将超声探头套上避孕套后伸入阴道进行检查。由于探头位置接近子宫和卵巢,图像清晰度高,分辨率好,是妇科超声检查的首选方法。但此方法不适用于无性生活史的女性。

二、子宫的超声图像解读

1. 子宫的正常形态与大小

正常子宫在超声图像上呈倒置的梨形,纵切面时子宫体略向前倾,宫颈向后下延伸。子宫的大小随年龄和生育史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育龄期女性子宫长约7-8cm,宽4-5cm,厚2-3cm。

子宫的测量:超声检查时需测量子宫的长径(宫底部至宫颈内口的距离)、前后径(与宫体纵轴垂直的最大前后距离)和横径(宫体两侧的最大横径)。不同发育阶段及有无生育史的妇女子宫大小有所差异。

2.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子宫内膜的厚度和形态随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变化,这是超声检查评估子宫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月经期:子宫内膜较薄,厚度约为3-6mm,回声均匀,两层内膜间宫腔线清晰。

增殖期:卵泡发育期,内膜腺体增生,形成“三线征”(功能层低回声,基底层高回声加宫腔线高回声),内膜厚度可达10mm左右。

分泌期:黄体期,内膜继续增厚,可达10-13mm,全层呈较均质的高回声。

3. 子宫异常的超声表现

子宫肌瘤:子宫内可见结节状低回声光团,边界清晰,可单发或多发。

子宫腺肌症:子宫肌层增厚,回声不均,可见多个小的无回声区(囊状积血)。

子宫内膜息肉:宫腔内见不均质低回声或高回声团,呈水滴状,蒂部可见点状或短条状血流信号。

三、卵巢的超声图像解读

1. 卵巢的正常形态与大小

卵巢位于子宫体两侧外上方,呈扁椭圆形,大小随年龄和月经周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正常卵巢大小约为长2-3cm,宽1-2cm,厚0.5-1cm。

2. 卵泡的发育与监测

卵泡的发育是卵巢超声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月经期卵巢皮质内可见多个直径在3-5mm的小卵泡,随着月经周期的推移,一侧卵巢内出现主导卵泡并逐渐增大,形成优势卵泡,直径达18-28mm时成为成熟卵泡。

排卵的判断:超声监测卵泡的大小、形态和血流变化,结合血尿LH值、基础体温等指标,可以预测排卵时间。排卵后卵泡迅速缩小,形成血体,表现为卵巢皮质内无回声区变为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的混合性回声区。

3. 卵巢异常的超声表现

卵巢囊肿:卵巢内出现无回声或低回声区,边界清晰,可单发或多发。常见的有卵巢滤泡囊肿和黄体囊肿,多为生理性囊肿,可自行消退。

卵巢肿瘤:包括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畸胎瘤等,表现为卵巢内实性或混合性包块,边界清晰或不清,内部回声不均。

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均匀性增大,包膜增厚,回声增强,髓质增多,一侧或双侧卵巢内见多个直径小于10mm的卵泡呈车轮样排列。

四、超声检查的局限性与注意事项

虽然超声检查在妇科领域应用广泛,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输卵管细而弯曲,位置不固定,周围又被肠管遮盖,正常情况下难以清晰显示。此外,超声检查的结果还受到操作者技术水平、仪器设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解读超声报告时,需要关注检查者的临床信息、症状表现,以及与其他检查手段的结合,如血液检查、病理活检等,以获取更全面的诊断依据。

结语

子宫和卵巢的超声检查是妇科检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读者能够对子宫和卵巢的超声图像解读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检查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提醒广大女性朋友们,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妇科疾病,是保障自身健康的重要措施。

(董晨晨 鹿邑县人民医院 超声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