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女性的体检报告或就诊时,可能会听到一个词——多囊卵巢综合征(简称“多囊”)。这是一种以月经不调、排卵异常、不孕、多毛、痤疮等为主要表现的内分泌和代谢异常疾病,发病率较高,尤其多见于育龄女性。
现代医学多从激素水平、胰岛素抵抗等角度进行诊治。而中医则从“整体调理”的角度出发,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主要与肝、脾、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通过中药、针灸、艾灸、推拿、食疗等综合调理方式,可在改善症状、调节月经、促进排卵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那么,中医是如何一步步调理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呢?下面就带大家详细了解。
一、中医怎么看“多囊”?
在中医理论中,“多囊”并非一个单独的病名,而是属于“月经不调”“闭经”“不孕”等范畴。中医认为其发病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起居失调等因素密切相关,导致肝郁气滞、痰湿阻滞、肾虚冲任失调,最终影响女性的月经和生育功能。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意思是根据每个人体质不同,采取不同的调理方法。常见的几种体质类型包括:
痰湿型:表现为体胖、面部油腻、白带增多、舌苔厚腻;
血瘀型:月经颜色暗、有血块、经痛明显;
肾虚型:常感疲乏、头晕耳鸣、月经稀发甚至闭经。
二、中医调理方法有哪些?
1.食疗辅助调养
食疗是中医调理的重要一环,适合日常配合治疗,帮助改善体质。不同体质的人可选择不同的食疗方:
痰湿体质:可选择薏苡仁粥,有助于健脾祛湿;
血瘀体质:适合饮用山楂红糖饮,有助于活血化瘀;
肾虚体质:推荐食用黑豆核桃粥,补肾填精。
此外,日常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油腻、生冷、辛辣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鸡蛋、鱼类、豆制品等。
2.针灸调理内分泌
针灸是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达到调和脏腑、恢复机体平衡的目的。针对多囊卵巢,中医常选用以下穴位:
中极、关元:调理冲任、促进排卵;
三阴交、太冲:调节肝脾肾功能;
足三里、气海:增强体质、改善代谢。
建议在有经验的中医针灸师指导下进行治疗,每周1-2次为宜,坚持一段时间后可见明显改善。
3.艾灸温阳助孕
艾灸是利用艾草燃烧时产生的温热刺激,通过作用于特定穴位,起到温经散寒、调和气血的效果。常用于调理女性月经和生殖系统。常用的穴位包括:
神阙(肚脐):温阳补气,调节中焦;
子宫穴:调理子宫,改善内分泌;
足三里、关元:增强体力,养血安神。
艾灸可以使用艾条、艾灸盒等工具在家中操作,但仍建议在专业中医指导下进行,避免烫伤或误灸。
4.推拿按摩促进循环
中医推拿按摩可刺激经络、调理气血,特别适合伴有肝郁气滞、血瘀体质的患者。可由专业医师对以下经络进行适当推拿:
腹部任脉、冲脉:调节内分泌;
下肢的肝经、脾经穴位:疏肝理气、健脾祛湿。
日常也可用双手按摩小腹,每次10分钟左右,有助于气血运行。
5.中药内服调理体质
中药是中医治疗的核心内容。多囊患者应在中医师辨证后使用相应药方进行调理,如:
艾附暖宫丸:温经散寒,适用于宫寒型;
金匮肾气丸:补肾助阳,用于肾阳虚;
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适合血瘀型。
不同药方适应不同体质,切勿自行用药,应遵医嘱,按疗程服用。
三、日常调养也很关键
除了中医治疗方法外,日常生活中的调养也至关重要,好的生活习惯可以事半功倍:
规律作息:保证睡眠质量,避免熬夜,有助于内分泌系统稳定;
适当运动:如慢跑、游泳、瑜伽等,有助于减肥、改善胰岛素抵抗;
保持心情愉快:长期精神紧张或抑郁也会影响内分泌,建议适当放松、倾诉、转移注意力;
避免过度节食或暴饮暴食:科学控制体重,不盲目节食,以免影响排卵功能。
四、什么时候该看医生?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应尽早就医:
月经长期不规律或闭经;
体毛增多、痤疮严重;
体重突然增加,难以控制;
长期备孕无果。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内分泌检查、B超检查等,综合评估后制定治疗方案。
结语
多囊卵巢综合征虽然不是“绝症”,但属于慢性病,调理和治疗都需要时间与耐心。中医通过多维度的调理手段,可以在改善症状、调节体质、促进怀孕等方面发挥良好作用。但同时,患者也要注重日常生活方式的调整,配合科学治疗。
如有症状,请及早就医,遵医嘱治疗。调养的路虽不短,但坚持下去,一定会迎来好转与健康。
(任文珍 兰考县中心医院 产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