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增长,脊柱退行性病变逐渐成为困扰中老年人的常见健康问题,但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加速其发展进程。从日常细节入手做好保健,能有效延缓脊柱退变,守护身体健康。
一、保持正确姿势,减轻脊柱压力
(一)日常活动姿势规范
在日常的坐、立、行、卧等活动中,保持正确姿势是预防脊柱退行性病变的基础。站立时,应挺胸收腹,双肩自然下垂,双眼平视前方,让身体重心均匀分布在双脚,避免含胸驼背或过度挺腰。长期低头伏案工作或学习的人群,坐姿尤为关键,要保持腰部挺直,与椅背贴合,使电脑屏幕中心与眼睛保持水平,避免长时间低头或歪头。行走时,步伐平稳,双臂自然摆动,避免弯腰弓背或左右摇晃,减轻脊柱在移动过程中的负担 。
(二)特殊场景姿势注意事项
在搬运重物时,若姿势不当,会对脊柱造成巨大压力。正确的搬运方式是先下蹲,使身体重心降低,双手握紧重物,利用腿部力量缓慢起身,将重物贴近身体搬运,避免直接弯腰搬起重物。睡眠时,要选择合适的床垫和枕头,床垫不能过软或过硬,以保持脊柱自然的生理曲度;枕头高度适中,仰卧时能维持颈椎前凸,侧卧时与肩同宽,防止颈椎扭曲变形。
二、科学运动锻炼,增强脊柱稳定性
(一)针对性的脊柱锻炼
进行针对性的脊柱锻炼,可有效增强脊柱周围肌肉力量,提高脊柱稳定性。瑜伽中的猫牛式、下犬式等动作,能拉伸和放松脊柱,促进脊柱关节的灵活性;普拉提的卷腹、脊柱扭转等动作,有助于强化腹部和背部肌肉,维持脊柱平衡。此外,游泳也是非常适合的运动,水的浮力可减轻脊柱压力,同时游泳过程中身体的伸展和划动,能全方位锻炼脊柱周围肌肉,增强其支撑能力。
(二)日常活动中的锻炼融入
即使工作繁忙,也能在日常活动中融入锻炼。工作间隙,可进行简单的颈部和腰部活动,如左右转头、前后伸颈、腰部扭转等,缓解肌肉疲劳。上下楼梯时,有意识地收紧腹部和臀部肌肉,保持脊柱挺直,利用楼梯台阶进行小腿肌肉的拉伸锻炼。这些看似微小的日常锻炼,长期坚持能有效预防脊柱退变。
三、合理饮食搭配,提供营养支持
(一)补充关键营养素
合理的饮食能为脊柱健康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摄入牛奶、豆制品、虾皮等富含钙的食物,有助于维持骨骼强度。维生素 D 能促进钙的吸收,可通过食用鱼类、蛋黄以及适当晒太阳来补充。此外,蛋白质是肌肉、韧带等组织修复和生长的重要原料,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应合理搭配到日常饮食中。
(二)饮食结构调整
除了补充关键营养素,还需注重饮食结构的均衡。减少高盐、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避免体重过重增加脊柱负担。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证膳食纤维的摄入,促进肠道蠕动,维持身体健康。同时,适量摄入坚果、橄榄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对脊柱健康有益。
四、重视日常养护,避免不良刺激
(一)防寒保暖
脊柱对寒冷刺激较为敏感,寒冷会导致局部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加速脊柱退变。因此,在寒冷季节或空调环境下,要注意脊柱的防寒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必要时可佩戴护腰、护颈等保暖用品。夏天避免长时间对着空调或风扇直吹,尤其是出汗后,防止寒湿入侵,影响脊柱健康。
(二)控制体重
体重超标会使脊柱承受更大压力,加速椎间盘和关节的磨损。通过合理饮食和规律运动控制体重,能有效减轻脊柱负担。若体重已超出正常范围,应制定科学的减重计划,循序渐进地减轻体重,降低脊柱退行性病变的发生风险。
五、定期健康检查,及时干预治疗
定期进行脊柱健康检查至关重要。通过 X 光、CT、核磁共振等检查手段,能及时发现脊柱潜在的问题,如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一旦发现异常,应听从医生建议,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康复训练,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特别是中老年人和从事重体力劳动、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更应提高检查频率,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预防脊柱退行性病变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从生活的点滴做起,将正确姿势、科学锻炼、合理饮食等保健方法融入日常生活。长期坚持这些方法,能有效降低脊柱退变风险,让我们拥有健康的脊柱,享受高品质生活。
(刘兰花 漯河市立医院 脊柱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