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义和诊断标准
在医学领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令人棘手的病症。它的准确诊断对于后续治疗至关重要。根据2012年更新的柏林定义,ARDS被细致地划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而划分的重要依据便是氧合指数(PaO2/FiO2比值)以及呼气末正压(PEEP)或持续气道正压(CPAP)水平。具体来说,当氧合指数处于201 - 300 mmHg之间,且PEEP或CPAP≥5 cm H2O时,可诊断为轻度ARDS。这就好比是给疾病设定了一个初步的“门槛”,当患者的相关指标达到这个范围,就进入了轻度ARDS的范畴。中度ARDS则要求氧合指数下降到101 - 200 mmHg之间,这意味着患者的肺部功能已经受到了更明显的损害,病情进一步加重。而当氧合指数低于100 mmHg时,就进入了最为严重的重度ARDS阶段,此时患者的肺部几乎处于“崩溃”边缘,气体交换功能严重受损,生命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2. 发病机制
ARDS的发病机制犹如一个复杂的“生物网络”,其中炎症反应是这个网络的核心枢纽。当人体遭遇严重感染、创伤等重大打击时,免疫系统会迅速做出反应,大量的炎症细胞被激活。这些炎症细胞就像是一群紧急动员起来的“战士”,它们在肺部这个“战场”上释放出一系列的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这些炎症介质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它们会对肺泡上皮和血管内皮发起攻击,导致这两个重要结构受损。肺泡上皮和血管内皮就像是肺部的“屏障卫士”,一旦它们被破坏,肺泡 - 毛细血管屏障的完整性就会被打破,通透性大幅增加。这就好比是“城墙”出现了无数个缺口,液体和蛋白质就会不受控制地渗出到肺泡中,逐渐形成肺水肿。此外,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减少和功能障碍也是ARDS发病的关键环节。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就如同肺泡的“保护神”,它能够降低肺泡表面的张力,维持肺泡的正常形态和功能。当它的数量减少或功能出现问题时,肺泡就会像一个个失去弹性的“气球”,逐渐塌陷,使得呼吸困难的症状进一步加剧。
3. 病理生理
ARDS患者的肺部在疾病的影响下,会发生一系列复杂而严重的病理生理变化。从微观层面来看,肺泡 - 毛细血管膜首先受到损伤,这就像是连接肺泡和毛细血管的“桥梁”出现了裂缝,使得气体交换的通道变得不再顺畅。随着病情的进展,肺泡内会出现水肿现象,大量的液体在肺泡内积聚,占据了原本用于气体交换的空间。同时,在肺泡表面会形成透明膜,这层透明膜就像是一层“枷锁”,紧紧地束缚着肺泡,阻碍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正常交换。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减少和功能障碍,肺泡逐渐塌陷,肺部的有效通气面积急剧减少。长期的炎症刺激还会导致肺部纤维化的发生,肺部组织就像一块逐渐变硬的“石头”,失去了原有的弹性和柔韧性。这些病理生理变化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导致了肺部气体交换功能的严重受损,引起低氧血症。患者的身体因为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应,各个器官和组织都会受到影响,进而出现一系列的症状。
4. 临床表现
ARDS通常在12 - 48小时内逐渐显现,早期表现为呼吸急促和心跳加速。随着病情发展,呼吸困难加重,患者感到胸口有重压感,皮肤和黏膜可能出现紫绀。体格检查时,医生可听到肺部啰音,X光胸片显示双肺弥漫性浸润,表明肺部广泛受损。
5. 诊断
准确诊断ARDS对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诊断需依据柏林定义的氧合指数,并排除心源性肺水肿。心源性肺水肿与ARDS表现相似,易误诊。医生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结构和功能,评估心脏能力,测量射血分数等指标,以判断肺水肿是否由心脏疾病引起。还需血液和微生物学检查,了解血常规、生化指标,判断感染、炎症情况,以及通过痰液、血液样本培养和检测病原体,明确感染性病因。综合这些检查结果,才能准确诊断ARDS,制定治疗方案。
6. 治疗
ARDS治疗目标包括支持呼吸、治疗病因和防止肺损伤。治疗方法多样,包括氧疗、机械通气、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液体管理、药物治疗和俯卧位通气。在必要时,ECMO提供最后的呼吸和循环支持。
7. 预后
ARDS患者的预后受基础健康状况和病情严重程度影响。慢性疾病患者抵抗力弱,恢复难度大。轻度ARDS患者肺损伤轻,治疗后多能恢复正常呼吸,生存率较高。重度ARDS患者肺功能严重受损,治疗困难,死亡率高达40%以上。即使存活,ARDS也可能导致长期肺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下降,还可能引发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气胸等。
8. 预防
预防ARDS的关键是减少其发病率和死亡率。ARDS有多种成因,需采取多方面预防措施,尤其是对ICU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可防感染,建立患者“防线”。预防性使用皮质类固醇可减炎症,降低ARDS风险。避免过度输液,维持液体平衡,也是重要预防措施。综合这些措施,能有效降低ARDS发生率,保护患者健康。
结语
ARDS是一种严重且复杂的呼吸系统疾病,它就像是一座难以攀登的“高峰”,给医疗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尽管在治疗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ARDS仍然是一个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临床问题。提高对ARDS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每一位医疗工作者都应该不断学习和研究,掌握最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同时,我们也希望广大公众能够增强对ARDS的认识,积极配合医生做好预防工作,共同努力降低ARDS的发生率,让更多的人远离这种疾病的威胁。
(牛泰然 南阳市中医院 重症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