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幽门螺旋杆菌:你必须知道的防治策略

2025-06-03 13:3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 pylori)是一种微小的、螺旋形的细菌,能够在胃酸环境中生存。自1983年首次被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发现以来,幽门螺旋杆菌已被证实与多种胃部疾病密切相关,包括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更为严重的胃癌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因此,了解幽门螺旋杆菌的防治策略对于维护公众健康、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途径

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途径尚未完全明确,但普遍认为其主要通过口对口传播和粪口传播。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儿童与成人之间的亲密接触,如亲吻、共用餐具等,都可能成为传播途径。此外,不洁的饮食习惯和饮用未经充分消毒的水源,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幽门螺旋杆菌还可能通过医疗设备,如胃镜等内窥镜设备传播,如果设备消毒不彻底,细菌可能在不同的患者之间传播。因此,医疗机构在设备消毒方面需要格外严格,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幽门螺旋杆菌的诊断方法

诊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侵入性和非侵入性检测方法:

1. 侵入性检测:通常在胃镜检查时进行,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学检查和细菌培养。

   - 快速尿素酶试验:通过检测胃黏膜样本中的尿素酶活性来判断幽门螺旋杆菌的存在,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

   - 组织学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胃黏膜组织切片,直接观察细菌的存在,结果较为准确。

   - 细菌培养:将胃黏膜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可以进一步进行药敏试验,指导抗生素的选择。

2. 非侵入性检测:包括呼气试验、血清学检测和粪便抗原检测。

   - 呼气试验:通过检测患者呼出的气体中特定化合物的含量来判断幽门螺旋杆菌的存在,常用的有13C-尿素呼气试验和14C-尿素呼气试验,具有无创、简便、准确的特点。

   - 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幽门螺旋杆菌抗体,判断是否曾经或正在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但无法区分现症感染和既往感染。

   - 粪便抗原检测:通过检测患者粪便中的幽门螺旋杆菌抗原,判断是否存在现症感染,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策略

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通常采用抗生素联合疗法,目的是根除细菌,减少耐药性的产生,并降低复发率。标准的一线治疗方案通常包括:

- 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用于减少胃酸分泌,提高抗生素的疗效。PPI的使用可以显著提高胃内pH值,使抗生素在胃内环境中发挥更大的杀菌作用。

- 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或甲硝唑和四环素等组合,用于杀灭幽门螺旋杆菌。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的耐药情况和个人过敏史进行调整。

- 铋剂:如胶体次枸橼酸铋,具有抗菌和保护胃黏膜的作用。铋剂不仅可以直接杀灭幽门螺旋杆菌,还能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层,促进溃疡愈合。

疗程一般为7至14天,治疗结束后需要进行复查,以确认细菌是否被彻底根除。复查通常采用呼气试验或粪便抗原检测,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幽门螺旋杆菌的预防措施

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措施包括:

1. 个人卫生:勤洗手,特别是在如厕后和进食前。手部卫生是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基础,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可以有效去除手上的细菌。

2. 饮食卫生:确保饮用水安全,避免食用未经充分煮熟的食物。饮用水应煮沸后饮用,食物应彻底煮熟,避免生食或半生食。

3. 餐具消毒:使用高温消毒或消毒柜消毒餐具,避免交叉感染。餐具在使用前后应彻底清洗,并定期进行高温消毒。

4. 避免口对口喂食:特别是成人不要用口喂食儿童,以减少传播风险。儿童免疫力较低,更容易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5. 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认识,了解其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通过社区宣传、学校教育等方式,普及幽门螺旋杆菌的相关知识,增强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管理

对于已经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患者,除了进行根除治疗外,还需要进行长期的随访和管理,特别是对于有胃癌家族史或已患有胃部疾病的患者。管理措施包括:

- 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对于有胃癌高风险的患者,建议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

- 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戒烟限酒,避免辛辣、油腻食物,保持饮食清淡,有助于减轻胃部负担,促进康复。

- 遵医嘱用药:根据医生建议,按时服用药物,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改用药方案。

 结论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防治策略需要综合考虑诊断、治疗和预防。通过提高公众意识、改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饮食和餐具卫生管理,以及实施有效的抗生素治疗方案,可以显著降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减少相关胃部疾病的发生。

(王娜娜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消化内科三)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