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患者采血时觉得疼,是护士手法问题吗?

2025-06-02 12:4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医院的日常诊疗中,采血是一项非常常见的操作。然而,不少患者在采血过程中会感到疼痛,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怀疑是不是护士的采血手法有问题。其实,采血时感到疼痛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不一定单纯是护士手法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采血的具体步骤以及可能导致疼痛的原因。

一、采血的具体步骤

采血前的准备阶段,护士会先仔细核对患者信息,确保采血对象和检验项目准确无误,避免张冠李戴。接着,要挑选合适的采血部位,肘部静脉是常用选择,像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等。护士会观察血管的粗细、弹性、走向以及是否清晰,挑出最容易穿刺的血管。

物品准备也不能马虎,采血针、真空采血管、消毒棉签、止血带等都得备齐。采血针有不同的规格和类型,护士会根据患者情况和采血量来选。止血带的作用是暂时阻断静脉回流,让静脉更充盈,方便穿刺。

消毒阶段,护士用消毒棉签蘸取适量消毒液,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螺旋式消毒皮肤,消毒范围有一定要求。消毒后要等消毒液完全干燥再穿刺,不然消毒液进入血管,会引起不适甚至局部刺激。

穿刺阶段是患者最容易感到疼的环节。护士左手固定患者穿刺部位的皮肤,右手持采血针,以15 - 30度左右的角度(具体根据血管情况和经验调整)迅速刺入静脉。护士要靠经验和手感判断针头是否进入血管,针头进入血管会有“落空感”,血液也会顺利流入采血管。

采血阶段,护士把采血管连接到采血针另一端,血液在负压作用下自动流入。采血时,护士会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和采血管内血液情况,有异常会及时处理,还会根据检验项目采集足够量的血液。

最后是拔针与止血阶段,采血完成后,护士迅速拔出采血针,用消毒棉签按压穿刺点,力度要适中,按压几分钟直到穿刺点不再出血。

二、采血时疼痛的原因

护士手法因素

虽然不能说采血疼痛完全与护士手法无关,但大多数情况下,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都能够熟练掌握采血技术。不过,如果护士穿刺时角度不当、进针速度过快或过慢、没有准确找到血管等,都可能导致患者疼痛。例如,进针速度过快可能会对血管壁造成较大的刺激,引起疼痛;而没有准确找到血管,反复穿刺,无疑会增加患者的痛苦。

患者自身因素

血管条件:不同患者的血管条件差异很大。有些患者血管较细、弹性差,或者血管位置较深、不易触及,这都会增加采血的难度,导致在穿刺过程中更容易引起疼痛。比如,老年人由于血管硬化、弹性降低,采血时疼痛感可能会更明显。

心理因素:患者的心理状态对采血时的疼痛感受也有很大影响。如果患者过于紧张、焦虑,会导致肌肉紧张,血管收缩,从而使采血难度增加,疼痛感也会加剧。很多人在面对针头时会产生恐惧心理,这种心理暗示会让他们在采血过程中感觉更加疼痛。

个体差异:每个人对疼痛的敏感度不同。有些人天生对疼痛比较敏感,即使是很轻微的刺激也会感到疼痛;而有些人则相对不那么敏感。此外,患者的身体状况也会影响疼痛感受,比如患者在疲劳、饥饿或身体不适时,采血时可能会感觉更疼。

其他因素

采血针的选择:如果采血针的型号不合适,比如针头过粗,会对血管造成较大的损伤,从而引起疼痛。另外,采血针的质量也会影响穿刺的顺利程度和患者的疼痛感受。

环境因素:采血环境的温度、湿度等也会对患者产生一定影响。如果环境温度过低,患者的血管会收缩,采血难度增加,疼痛感也可能加重。

三、如何减轻采血疼痛

患者方面

患者在采血前可以尽量放松心情,避免过度紧张。可以通过深呼吸、听音乐等方式来缓解紧张情绪。采血时,可以与护士进行简单的交流,分散注意力。采血后,按照护士的嘱咐正确按压穿刺点,避免揉搓,以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

护士方面

护士在采血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专业、耐心的态度,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告知患者采血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让患者有心理准备。同时,护士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采血技能,根据患者的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采血针和穿刺角度,尽量做到轻、准、快,减轻患者的疼痛。

总之,患者采血时感觉疼痛,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护士手法问题。它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王焕/张玉乾/刘畅畅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检验科护理(采血室) 检验科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