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急腹症护理大揭秘:和“腹痛危机”斗智斗勇的超实用攻略

2025-06-04 20:0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急腹症,就像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病因涵盖急性阑尾炎、胆囊炎、胰腺炎、肠梗阻、消化道穿孔等,病情变化迅速,若不及时处理,后果不堪设想。不过别慌,这份超实用攻略将带你解锁护理要点,助你和“腹痛危机”斗智斗勇。

一、前期观察:精准捕捉病情“蛛丝马迹”
1. 症状记录“三部曲”
当急腹症来袭,患者或家属首先要做好症状记录。第一步,明确腹痛起始时间,精确到分钟。第二步,定位腹痛部位,可用手指在腹部轻轻按压,感受最痛区域,是上腹、下腹,还是左、右腹。像急性阑尾炎早期疼痛多在上腹或脐周,数小时后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第三步,记录疼痛性质,是绞痛、刺痛、胀痛,还是隐痛。比如肠梗阻引起的腹痛多为阵发性绞痛,而腹膜炎症刺激导致的疼痛则是持续性锐痛。

2. 伴随症状“放大镜”
除了腹痛,还要留意伴随症状。若出现恶心、呕吐,要记录呕吐物的颜色、性质和量。发热也是常见伴随症状,测量体温并记录变化趋势,若体温持续升高且腹痛加剧,可能提示感染加重。另外,观察大小便情况,有无便秘、腹泻、血便或尿血等,这些信息都能为医生诊断提供关键线索。

二、急救护理:争分夺秒的“生命保卫战”
1. 体位选择有讲究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或送医途中,患者体位的选择很重要。一般可采取半卧位,将床头抬高30 - 45度,这样能使腹腔脏器自然下垂,减轻腹膜刺激,缓解疼痛。同时,双腿屈曲,放松腹部肌肉,就像胎儿在母体内的姿势,能进一步减轻疼痛。若患者因剧烈腹痛无法保持半卧位,也可让其侧卧,用枕头或被子支撑身体,保持舒适。

2. 禁食禁水“黄金原则”
急腹症患者必须严格遵循禁食禁水的原则。因为此时胃肠道功能可能已紊乱,进食进水会加重胃肠负担,还可能刺激病灶,导致病情恶化。所以,无论患者多么饥饿或口渴,都要坚决禁止进食进水,直到医生明确告知可以恢复饮食。

3. 心理安抚“镇静剂”
腹痛的剧烈折磨会让患者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而这些情绪又会反过来加重病情。家属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用温和的语气安慰患者,告诉他们医生正在全力救治,病情会逐渐好转。可以握住患者的手,给予身体上的安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比如和他们聊聊天,回忆一些美好的事情,让患者在心理上得到放松。

三、医院护理:配合治疗的“关键助攻”
1. 用药护理“精准把脉”
在医院,患者要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对于止痛药,在未明确病因前,切勿自行服用,以免掩盖病情。若医生根据病情开具止痛药,要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抗生素的使用也要严格遵循剂量和疗程,确保有效控制感染。

2. 检查配合“默契搭档”
急腹症的诊断往往需要借助各种检查,如B超、CT、血常规等。患者要积极配合检查,在检查前做好相应准备。比如,做B超检查胆囊时,需要空腹8 - 12小时,以确保胆囊充盈,便于观察。做CT检查时,要听从医生指挥,保持正确的体位,避免移动影响检查结果。抽血化验时,要放松心情,配合护士完成操作。

3. 术后护理“细致入微”
若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护理至关重要。伤口护理方面,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若发现伤口异常,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引流管护理也不容忽视,要确保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受压,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四、康复护理:重建健康的“持久战役”
1. 饮食调整“循序渐进”
术后或病情稳定后,饮食调整要循序渐进。初期以清流食为主,如米汤、藕粉等,这些食物容易消化,不会加重胃肠负担。随着病情好转,可逐渐过渡到半流食,如粥、面条、鸡蛋羹等。再后来,可尝试软食,但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及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红薯等。同时,要注意饮食规律,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2. 活动锻炼“量力而行”
康复期间,适当的活动锻炼有助于身体恢复。但要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避免过度劳累。早期可在床上进行简单的肢体活动,如屈伸双腿、转动脚踝等,促进血液循环。病情允许后,可下床在室内缓慢走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注意,活动过程中若出现腹痛、头晕等不适症状,要立即停止活动,休息观察。

3. 定期复查“防患未然”
急腹症患者出院后,要定期到医院复查。复查项目包括腹部B超、血常规、肝功能等,医生可根据复查结果了解病情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一般建议出院后1 - 2周复查一次,之后根据病情稳定程度,适当延长复查间隔时间。

五、结语
急腹症护理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也是一场对细心和耐心的考验。通过前期精准观察、急救争分夺秒、医院密切配合以及康复持续护理,我们就能在这场“腹痛危机”中化险为夷,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乔静静 兰考县中心医院 急诊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