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无痛胃镜检查,麻醉医生如何保驾护航?

2025-06-07 17:0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现代医学诊断中,胃镜检查是窥探胃部健康的重要手段,能精准发现胃炎、胃溃疡甚至早期胃癌等疾病。但传统胃镜检查时,患者要承受咽喉不适、恶心呕吐等痛苦,不少人因此对检查望而却步,延误病情诊断。而无痛胃镜检查技术的出现,让患者在 “一觉醒来” 中就能完成检查,大大提升了检查体验。这项技术的背后,麻醉医生功不可没,他们就像患者安全的 “隐形卫士”,在每一个环节都提供着全方位的保障。

检查前:严谨评估,量身定制麻醉方案
俗话说 “不打无准备之仗”,麻醉医生在无痛胃镜检查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患者到医院预约无痛胃镜检查后,麻醉医生会先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是否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以及是否存在药物过敏史、吸烟饮酒习惯等。这是因为不同的身体状况,对麻醉药物的耐受程度和反应截然不同。比如,有心脏病史的患者,某些麻醉药物可能会影响心脏功能,需要谨慎选择;而长期吸烟的患者,气道可能更为敏感,在麻醉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呼吸问题。

除了病史询问,麻醉医生还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重点关注患者的心肺功能。通过测量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听诊心肺,以及查看心电图、胸部 X 光等检查结果,判断患者能否耐受麻醉。此外,麻醉医生还会评估患者的气道情况,观察患者的张口度、颈部活动度,判断是否存在困难气道。如果患者存在肥胖、下颌后缩、小下颌等情况,插管难度会增加,麻醉医生需要提前制定特殊的气道管理方案。

在完成上述评估后,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量身定制麻醉方案。对于身体状况较好的年轻患者,可能采用相对简单的静脉麻醉方案;而对于老年患者或合并多种疾病的患者,则需要更加精细化的麻醉管理,可能会联合使用多种药物,以达到最佳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检查中:全神贯注,实时监测与精准调控
当患者进入胃镜检查室,麻醉医生的 “战斗” 正式打响。首先,他们会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这是输送麻醉药物和抢救用药的 “生命通道”。随后,通过静脉缓慢注射麻醉药物,患者会在短短几十秒内进入睡眠状态,此时胃镜医生便可顺利将胃镜经口腔插入食管、胃及十二指肠进行检查。

在整个检查过程中,麻醉医生会一刻不离地守在患者身边,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他们会使用专业的监护设备,实时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一旦发现异常,如心率突然下降、血压急剧波动、血氧饱和度降低等,麻醉医生必须迅速做出判断并采取措施。例如,当患者出现呼吸抑制,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时,麻醉医生会立即采取托下颌、面罩给氧等措施,必要时还会进行气管插管,以保证患者的气道通畅和氧供。

同时,麻醉医生还要根据检查操作的进展和患者的反应,精准调控麻醉深度。如果麻醉过浅,患者可能会出现体动、呛咳等反应,影响胃镜检查的顺利进行,甚至可能导致食管、胃黏膜损伤;而麻醉过深,则可能会对患者的循环和呼吸功能造成严重抑制,增加麻醉风险。因此,麻醉医生需要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随时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速度,确保患者在舒适、安全的状态下完成检查。

检查后:持续守护,确保患者安全苏醒
胃镜检查结束,并不意味着麻醉医生的工作结束。此时,患者会被转移到麻醉恢复室,接受进一步的观察和护理。麻醉医生会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是否有恶心、呕吐、头晕等不适症状。由于麻醉药物的作用尚未完全消失,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抑制、血压波动等情况,麻醉医生需要及时发现并处理。

为了预防患者在苏醒过程中发生误吸,麻醉医生会让患者保持侧卧位,这样即使患者出现呕吐,呕吐物也能顺利流出,避免堵塞气道。同时,麻醉医生会与患者进行交流,呼唤患者的名字,观察患者的意识恢复情况。当患者的意识完全清醒,生命体征平稳,能够正确回答问题,并且具备自主吞咽和呼吸能力后,经过麻醉医生的评估,患者才可以离开麻醉恢复室,由家属陪同回家。

离开医院前,麻醉医生还会反复叮嘱患者和家属一些注意事项。比如,检查后 2 小时内禁食、禁水,防止呛咳和误吸;当天不要驾驶机动车、操作精密仪器,因为麻醉药物的残留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反应能力;如果出现腹痛、呕血、黑便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

无痛胃镜检查让患者告别了检查的痛苦,而麻醉医生在幕后的默默付出和专业守护,是实现这一舒适化医疗的关键。从检查前的严谨评估,到检查中的全神贯注,再到检查后的持续守护,麻醉医生用专业和责任,为患者的安全和舒适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下次当你选择无痛胃镜检查时,大可放心地把自己交给这群 “生命的守护者”,安心地睡上一觉,醒来后就能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

(杨艳 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 麻醉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