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血管内科,经常能碰到这样的患者:爬两层楼就喘得像拉风箱,晚上睡觉总觉得胸口压着大石头,脚踝肿得连袜子都勒出深深的印子。这些可不是简单的“老了体力差”,很可能是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心衰不是心脏突然“摆烂罢工”,而是它积攒了一肚子“小脾气”,通过各种症状向外“喊话”。作为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今天就带大家读懂心脏的“潜台词”,及时发现心衰苗头。
一、心衰到底是咋回事?心脏的“超负荷运转危机”
心脏就像人体永不停歇的“发动机”,每天跳动约10万次,把血液泵到全身各处。正常情况下,它规律地收缩和舒张,工作效率拉满。但心衰发生时,这台“发动机”出了故障,要么动力不足(收缩功能下降),要么“回血”困难(舒张功能异常),导致全身血液循环不畅。
打个比方,心脏是负责送快递的“物流中心”,血管是运输路线。心衰就好比物流中心分拣速度变慢、仓库爆满,包裹(血液)送不出去也收不回来,最后只能“爆仓”,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这可不是心脏突然“躺平”,而是长期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等疾病不断“折磨”它,日积月累才出现的“罢工预警”。
二、这些信号一出现,警惕心脏在“闹情绪”
1.呼吸困难:心脏拉响的“红色警报”
-活动后气喘吁吁:以前能轻松爬5层楼,现在走平路都喘得不行,稍微活动就像刚跑完马拉松。这是因为心脏泵血能力下降,肺部淤血,气体交换受影响。就像给气球吹气时堵住了出气口,呼吸自然不顺畅。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睡到半夜突然被憋醒,感觉胸口像压了块大石头,必须坐起来才能缓解。这是因为平躺时回心血量增加,本就“虚弱”的心脏不堪重负,肺部淤血加重。有些患者甚至需要垫高枕头、半坐着睡觉,不然根本喘不上气。
-端坐呼吸:病情严重时,连坐着都喘,只能一直保持端坐位。这说明心脏功能已经很差,肺部淤血严重到无法平卧,是心衰的危急信号。
2.水肿:身体里的“水漫金山”
心衰导致血液回流受阻,身体里的水分排不出去,就会出现水肿。这种水肿就像“涨潮”,从身体下垂部位开始:
-脚踝、下肢水肿:早上起床时脚踝还正常,到了下午就肿得像馒头,用手指一按就是个坑,半天弹不回来。有些患者的裤腿越穿越紧,鞋子也变得挤脚。
-全身水肿:病情加重时,水肿会蔓延到腰部、腹部,甚至出现胸水、腹水。肚子鼓得像怀孕几个月,躺着呼吸困难,这都是心脏“罢工”导致的严重后果。
3.疲劳乏力:身体“电量不足”的无奈
心脏泵血少了,全身器官得不到充足的血液和氧气“供电”,就像手机电量只剩1%,干啥都没劲儿。患者经常感到全身疲惫,稍微活动就累得不行,连说话都懒得张口。这种乏力不是休息一下就能缓解的,而是心脏“动力不足”带来的持续性困扰。
4.咳嗽、咳痰:肺部“泡汤”的求救
肺部淤血时,患者会频繁咳嗽,尤其在晚上或活动后加重。咳嗽出来的痰可能是白色泡沫痰,严重时会出现粉红色泡沫痰,这是因为肺部毛细血管压力太高,血液里的成分漏到肺泡里。这种咳嗽可不是简单的呼吸道问题,而是心脏“闹脾气”连累了肺部。
5.其他“小异常”:细节里藏着大问题
-尿量减少:心脏泵血不足,肾脏血流量也跟着减少,导致尿液生成变少。白天尿少,晚上却频繁起夜,这都是心脏功能下降的表现。
-食欲不振:胃肠道淤血,消化功能变差,吃啥都没胃口,还可能伴有恶心、腹胀。很多患者以为是肠胃出了问题,结果一查才发现“真凶”是心衰。
-心慌、心跳加快:心脏为了弥补泵血不足,只能加快跳动频率。患者会感觉心脏在胸腔里“咚咚”乱跳,就像怀里揣了只不安分的兔子。
三、为啥心脏会“闹脾气”?这些“凶手”在搞破坏
1.冠心病:冠状动脉是给心脏供血的“生命线”,如果血管被斑块堵塞,心肌得不到足够的血液,就会逐渐“枯萎”,导致心脏功能下降。这就像水管被淤泥堵住,水流变小,下游的庄稼自然长不好。
2.高血压:血压长期居高不下,心脏每次泵血都要对抗更大的压力,就像每天背着重物跑步,时间久了心肌会变得肥厚、僵硬,最后失去弹性。
3.心肌病: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病变,比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会直接损害心肌细胞,让心脏这台“发动机”的性能大打折扣。
4.心脏瓣膜病:心脏瓣膜就像单向阀门,保证血液正常流动。如果瓣膜出现狭窄或关闭不全,血液就会“乱流”,增加心脏负担,久而久之引发心衰。
5.其他因素:糖尿病、肥胖、长期大量饮酒、严重贫血等,都会间接或直接伤害心脏,成为心衰的“帮凶”。
四、发现心衰信号怎么办?科学应对有妙招
1.及时就医:出现上述症状,别犹豫,赶紧去心血管内科检查。医生会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抽血化验(如脑钠肽检测)等手段,准确判断心脏功能,揪出心衰“真凶”。
2.规范治疗:确诊心衰后,要严格遵医嘱服药。这些药物就像给心脏“加油”“减负”:
-利尿剂:帮助身体排出多余水分,减轻水肿和心脏负担,相当于给“爆仓”的仓库清库存。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减轻心脏泵血阻力,让心脏工作更轻松。
-β受体阻滞剂:减慢心率,让心脏得到充分休息,同时改善心肌功能,就像给过度劳累的“发动机”按下“减速键”。
3.生活方式调整:
-限盐:每天吃盐不超过5克,减少水分潴留。少吃咸菜、腊肉等高盐食物,做饭时可以用香料、柠檬汁调味。
-监测体重:每天早上起床后排空大小便、穿同样的衣服称体重。如果一天内体重突然增加1-2公斤,很可能是身体里水分多了,要及时告诉医生。
-适度运动:病情稳定后,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散步、太极拳等轻度运动,增强心脏功能。但别过度劳累,运动时微微出汗、呼吸稍快即可。
-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都是心脏的“敌人”,戒掉它们,能减少对心脏的伤害。
心衰不是“绝症”,只要及时发现信号、科学治疗,就能控制病情,让心脏重新“活力满满”。记住这些身体发出的预警,别让心脏的“小脾气”酿成大问题!要是对心衰还有疑问,随时来心血管内科找我们,一起守护心脏健康!
(何芳 郑州市中心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