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血管内科的病房里,经常能遇到捂着胸口直喊“心慌”的患者。一查心电图,好家伙!心脏跳动就像突然跳起了混乱的“迪斯科”,完全没了正常节奏——这就是房颤,一个让心脏“放飞自我”的常见疾病。别小看它的破坏力,一旦心脏乱跳,全身都跟着遭殃!作为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今天就来聊聊这个“捣乱分子”,教你如何让心脏重新跳出整齐的“舞步”。
一、房颤到底是啥?心脏“指挥中心”乱套了
正常情况下,心脏跳动就像训练有素的乐队,每个“乐手”(心肌细胞)都听从“指挥中心”(窦房结)的指令,有条不紊地收缩舒张,每分钟60-100次,稳定又规律。但房颤发作时,心脏的“指挥中心”突然失灵,心房的心肌细胞开始“各自为战”,疯狂且无序地收缩,频率高达每分钟350-600次。
这就好比乐队没了指挥,鼓手乱敲、琴弦乱拨,节奏全乱套了!心房没办法正常把血液挤进心室,不仅心脏泵血效率大打折扣,还会在心房里形成涡流,导致血液淤积,时间一长就容易长出血栓。这些血栓一旦脱落,随着血液跑到大脑、肺部、下肢血管,分分钟引发脑梗、肺栓塞等要命的并发症,堪称身体里的“隐形炸弹”。
二、房颤发作有啥表现?身体发出的“乱跳警报”
1.心慌、心悸:胸口的“小鹿乱撞”
这是最常见的症状。患者能明显感觉到心脏在胸腔里疯狂跳动,就像怀里揣了只受惊的兔子,“咚咚咚”根本停不下来。有些心跳快得让人喘不过气,甚至感觉心脏要“跳出嗓子眼”,连正常说话、走路都受影响。
2.胸闷、气短:呼吸像被“卡住”
心脏乱跳导致泵血不足,全身器官缺氧,最直接的反应就是胸闷、气短。爬两层楼梯就喘得像拉风箱,明明坐着休息却感觉胸口压了块大石头,呼吸又浅又急,这都是心脏“罢工”连累了肺部。
3.头晕、乏力:全身“电量不足”
心脏泵血不给力,大脑和其他器官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自然“电量告急”。患者经常感到头晕目眩,站起来时眼前发黑,浑身没劲,稍微活动就累得不行,连拿个杯子都觉得费劲。
4.其他“异常信号”
-心绞痛:本身有冠心病的患者,房颤发作时心脏供血更差,容易诱发心绞痛,出现胸口压榨性疼痛,就像被人用力揪住心脏。
-心跳不规则:用手摸脉搏,会发现跳动毫无规律,一会儿快一会儿慢,甚至会有“漏跳”的感觉。有些患者自己都能通过数脉搏,察觉到心脏在“捣乱”。
-无症状房颤:也有部分患者比较“心大”,发作时没有明显感觉,直到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才发现。别以为没症状就没事,这类患者往往更容易忽视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反而增加了血栓风险。
三、为啥心脏会突然“跳迪斯科”?这些“幕后黑手”在搞怪
1.年龄增长:房颤就像个“年龄刺客”,随着年龄增加,心脏的结构和功能逐渐退化,发生房颤的风险也直线上升。60岁以上人群是“重灾区”,80岁以上老人患病率更是超过10%,相当于每10个老人里就有1个中招!
2.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等,都是房颤的“亲密战友”。高血压会把血管壁撑得千疮百孔,冠心病让心脏缺血缺氧,这些都会破坏心脏的正常电活动,逼着心脏“乱跳”。
3.不良生活习惯:
-熬夜冠军:长期熬夜打乱生物钟,内分泌失调,交感神经兴奋,心脏“压力山大”,不跳乱才怪!
-酒精爱好者:酒精会直接刺激心脏,喝得越多,房颤风险越高。有人把喝酒后的心跳加速当成“正常反应”,殊不知这是心脏在“求救”。
-吸烟成瘾:香烟里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导致心脏电传导异常,妥妥的房颤“帮凶”。
4.其他因素:甲状腺功能亢进、肥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甚至长期精神压力过大,都可能成为房颤发作的导火索。就像多米诺骨牌,一个因素倒下,后面跟着“连锁反应”。
四、房颤治疗全攻略:让心脏重回“正轨”
1.药物治疗:给心脏“踩刹车”
-控制心室率: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等药物,给过快的心跳“踩刹车”,把心室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就像给疯狂的“迪斯科”舞者喊停,让心脏跳动慢下来、稳下来。
-恢复窦性心律:胺碘酮、普罗帕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能尝试让心脏恢复正常节律。但这些药物有一定副作用,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还要定期复查心电图。
-抗凝治疗:这是房颤治疗的“重头戏”!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能降低血栓风险,防止“定时炸弹”爆炸。不过吃华法林需要定期抽血监测凝血指标,新型抗凝药相对方便,但价格可能更高。
2.非药物治疗:更直接的“节奏修复”
-电复律:通过电极片给心脏释放一次短暂的电击,强行终止房颤,让心脏恢复正常节律。听起来吓人,其实过程很快,患者在麻醉状态下没啥感觉,就像给心脏来了次“重启”。
-导管消融术:这是近年来的“明星疗法”!医生把一根细细的导管从血管送到心脏,通过射频、冷冻等方式,精准“烧掉”或“冻住”心脏里异常放电的病灶,从根源上解决房颤问题。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很多患者做完就能明显感觉到心跳变规律了。
-左心耳封堵术:大部分房颤形成的血栓都藏在左心耳里。这个手术就像给左心耳“上了把锁”,把血栓“关”在里面,防止它们脱落造成栓塞,特别适合不能长期吃抗凝药的患者。
3.日常管理:预防房颤复发的“必修课”
-健康生活方式:戒烟戒酒、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坚持适度运动,像散步、太极拳、游泳都不错,但别过度劳累;饮食上低盐低脂,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刺激性食物。
-定期复查:房颤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凝血指标等,医生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自己在家也可以每天定时数脉搏,记录心跳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控制基础疾病:有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的患者,一定要积极治疗,把血压、血糖、甲状腺功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减少对心脏的伤害。
房颤虽然讨厌,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科学管理,完全可以让心脏重回正常节奏!别再把心慌、胸闷不当回事,这些可能都是心脏在向你“求救”。要是对房颤还有疑问,随时来心血管内科找我们,一起帮心脏找回丢失的“节拍”!
(何芳 郑州市中心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