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这是一个我们经常听说却并不完全理解的疾病。它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挑战,影响着数以百万计的人们。然而,对于老年糖尿病的护理方式,我们是否真的了解得够多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探讨吧。
什么是老年人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增高。糖尿病主要是因为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或利用缺陷所引起,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可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昏迷等急性严重代谢紊乱,损害患者的靶器官,造成器官功能减退,甚至出现器官功能衰竭。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和2型,老年人是2型糖尿病的高发人群。年龄增长、中心性肥胖(主要是“胖肚子”)、高血压和某些遗传因素都与糖尿病的发生关系密切。临床表现可概括为“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初次发作的表现常常是:发作性的心慌、出汗以及乏力,医学上称为“反应性低血糖”,常常出现在2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是因为吃糖太多吗?
我们常常有一个误区,认为糖尿病是因为吃糖太多引起的。其实糖尿病属于代谢性疾病的一种,主要是因为人体的胰岛分泌功能异常或缺陷所致。胰岛功能出现异常问题,患者即使不吃糖,也可能会出现血糖高现象,相反,如果人体的胰岛功能正常,即使吃了糖,也会被分解,血糖也不会升高,也不会因为吃糖而导致糖尿病。但是不可否认,吃糖过多的确会诱发糖尿病,但是这里的糖和我们日常吃的白糖、红糖、棒棒糖等不同,可诱发糖尿病的是葡萄糖,因为在我们日常饮食中,各种高碳水和淀粉类食物,虽然吃起来不甜,但是其中的葡萄糖含量是非常高的,在食用后会被分解成各种物质,其中就有葡萄糖。
虽然糖尿病不可治愈,糖尿病并非不可控制,通过正确的护理方式,病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减少并发症的风险。健康教育、饮食治疗、适当运动、使用必要的降糖药,是常用的四大手段。关键要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防止一些急慢性并发症的出现或发展。
首先,饮食是糖尿病护理的重要一环。合理的饮食习惯对于稳定血糖水平至关重要。糖尿病患者应该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要限制摄入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如糖果、糕点、油炸食品等。相反,要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瘦肉的摄入量。此外,要少食多餐,糖尿病患者应该避免暴饮暴食,保持适当的饮食平衡。也就是说每顿正餐吃个六七分饱,两顿之间可以吃些健康的小零食,比如坚果、水果等;多吃粗粮,如玉米、山药、荞麦面,不吃“精制碳水化合物”,比如饼干、蛋糕等甜食。
其次,适度的运动是糖尿病护理的另一个关键。体育锻炼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体重、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并改善心血管健康。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此外,力量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增强肌肉和骨骼,提高新陈代谢。在此要提醒糖友们:在开始任何新的运动计划之前,应该先咨询医生,以确保选择的运动方式适合自己的身体状况。
除了饮食和运动,药物治疗也是糖尿病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生会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指导糖尿病患者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注射来控制血糖水平。这些药物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利用血糖,从而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当然,药物治疗并不意味着放松对饮食和运动的控制,而应与之相辅相成。
此外,糖尿病患者还需要定期检查和监测血糖水平。通过测量血糖,患者可以了解自己的病情,并及时和医生进行沟通调整治疗方案。此外,定期体检、眼部检查、足部护理等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些检查和护理措施有助于及早发现并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眼部病变和神经病变等。
老年糖尿病护理方式远不止于此。除了以上几点,我们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和其他辅助治疗措施。糖尿病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和抑郁等问题,这些情绪问题可能会对血糖控制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家属应配合为糖尿病患者建立一个积极的心态,寻找合适的心理支持,是糖尿病患者护理的重要环节。
总之,在平时生活中,人们要注意做好自身护理,保证身体保持健康状态,减少疾病发生概率,若是患上糖尿病,则应注意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同时要保证情绪稳定,主动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日常生活中一定更要做好护理工作,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坚持服用药物,定期进行检测,以此提升自身患病后的生活质量,对并发症进行有效预防,进而保证身体健康。
(岳闪 永城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二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