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脑出血急性期,中医介入的时机与禁忌

2024-11-06 08:4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脑出血,作为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脑出血的急性期,及时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中医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脑出血的治疗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然而,中医介入的时机与禁忌同样需要严格掌握,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将深入探讨脑出血急性期中医介入的时机与禁忌,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一、脑出血急性期的中医认识

在中医理论中,脑出血属于“中风”范畴,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风火痰瘀交结于脑,导致脑络损伤、血溢脉外所致。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常表现为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烦躁不安、头痛呕吐等症状。中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辨证施治的原则,通过调整阴阳平衡、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等方法,促进患者康复。

二、中医介入的时机

早期介入:在脑出血急性期,中医的早期介入对于减轻病情、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认为,脑出血后,瘀血阻滞脑络,气血运行不畅,是导致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出血稳定后,尽早采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中药或针灸治疗,有助于促进瘀血吸收,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循环。

辨证施治:中医介入的时机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对于痰火内盛、风阳上扰型患者,宜早期清热化痰、平肝熄风;对于阴虚风动型患者,宜滋阴潜阳、熄风通络;对于气虚血瘀型患者,宜益气活血、化瘀通络。通过辨证施治,可以更加精准地把握中医介入的时机,提高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在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中,中医与西医的结合是提高疗效的关键。西医通过手术、药物等手段控制出血、降低颅内压、保护脑细胞;中医则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调整阴阳平衡、疏通经络、促进康复。中西医结合,可以优势互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三、中医介入的禁忌

出血未稳时禁用:在脑出血急性期,若出血未稳定,应禁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和针灸治疗,以免加重出血,导致病情恶化。此时,应以西医的止血、降颅压治疗为主,待出血稳定后再考虑中医介入。

病情危重时慎用:对于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的脑出血患者,中医介入应慎重。此时,应以西医的抢救治疗为主,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考虑中医辅助治疗。

过敏体质者禁用:部分脑出血患者对某些中药成分存在过敏反应,如红花、川芎等。因此,在中医介入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中药。

孕妇禁用:孕妇作为特殊人群,在脑出血急性期应禁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和针灸治疗,以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结语

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中医介入的时机与禁忌需要严格掌握。通过早期介入、辨证施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中医在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中医介入也需遵循一定的禁忌,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未来的发展中,期待中医与西医在脑出血的治疗中能够更加紧密地结合,共同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降低致残率、死亡率贡献力量。同时,也需要加强中医在脑出血治疗中的科学研究,探索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李庆慧 驻马店市第二中医院 脑病一科 主治中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