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因骨科疾病需要接受手术时,家长们往往既心疼又担忧,尤其是对手术麻醉充满顾虑。儿童并非缩小版的成人,其骨科手术的麻醉有着独特之处,了解这些特点与注意事项,能帮助家长们缓解焦虑,更好地配合治疗。
儿童的生理特点决定了麻醉的复杂性。首先,儿童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尤其是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婴幼儿的气道相对狭窄,软骨柔软,在麻醉过程中更容易出现气道梗阻等问题;心脏功能也较弱,对麻醉药物的耐受性较差,用药剂量需精确计算,稍有不慎就可能影响生命体征的稳定。此外,儿童的代谢速度比成人快,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过程与成人不同,这就要求麻醉医生必须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身体状况等因素,精准调整麻醉药物的种类和用量,确保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同时避免药物蓄积带来的不良反应。
从心理层面看,儿童对手术和麻醉普遍存在恐惧和不安。陌生的环境、穿着白大褂的医护人员,都会让孩子感到害怕。这种紧张情绪不仅会增加麻醉操作的难度,还可能影响麻醉效果和术后恢复。因此,在儿童骨科手术的麻醉过程中,除了关注生理状态,还需要重视心理安抚。目前,许多医院采用 “快乐诱导” 的方式,通过吸入香甜气味的麻醉气体,让孩子在玩耍中不知不觉进入麻醉状态,减少对打针、输液的恐惧。
在儿童骨科手术麻醉中,有诸多注意事项贯穿术前、术中、术后全过程。术前,家长要详细向医生告知孩子的健康状况,包括是否有过敏史、哮喘、先天性疾病等,这对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药物至关重要。例如,对鸡蛋、豆制品过敏的孩子,在使用某些静脉麻醉药物时可能存在风险,医生需提前知晓并做好应对准备。此外,术前要严格遵循禁食禁水要求,一般婴儿术前 1 小时可进食清流质,术前 4 小时可进食母乳;较大儿童术前 6 小时可进食淀粉类固体食物,术前 2 小时可饮清流质。这是为了防止手术中出现反流、误吸,危及生命安全。
术中,麻醉医生会全程密切监测孩子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一旦出现异常,会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同时,由于儿童体温调节能力差,术中还需注意保暖,避免因低体温影响麻醉恢复和手术效果。
术后,孩子从麻醉中苏醒的过程也需要特别关注。部分儿童在麻醉苏醒期可能会出现躁动,这是因为麻醉药物的残留影响了大脑的正常功能。家长要陪伴在孩子身边,轻声安抚,避免孩子因躁动导致伤口裂开或坠床。此外,术后的疼痛管理也不容忽视,医生会根据孩子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镇痛方式,如局部麻醉药物持续镇痛、口服或静脉使用镇痛药等,既能有效缓解疼痛,又能减少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儿童骨科手术的麻醉需要综合考虑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因素,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家长们充分了解这些特点和注意事项,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就能为孩子的手术治疗保驾护航,让孩子在安全、舒适的状态下战胜疾病,早日康复。
(李纯 秦皇岛第一医院 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