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月经周期背后的秘密:从初潮到绝经的全面指南

2023-10-17 20:0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月经是女性生殖健康的“晴雨表”,从青春期初潮到更年期绝经,月经周期的变化反映了女性体内激素的动态平衡。然而,许多女性对月经的认识仍停留在“每月来一次”的层面,对周期异常、经期不适等问题缺乏科学认知。作为妇科医生,我经常遇到因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问题前来就诊的患者,其中不少情况可以通过早期干预和健康管理得到改善。

本文将从初潮开始,详细解析月经周期的生理机制、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并介绍绝经前后的健康管理,帮助女性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

​​一、初潮:青春期的“成人礼”​​

​​1. 初潮的年龄与影响因素​​

初潮(第一次月经)通常在 ​​11-15岁​​之间出现,受遗传、营养、体重、运动和心理因素影响。若 ​​16岁仍无月经​​,需警惕原发性闭经,建议就医排查。

​​2. 初潮后的月经特点​​

· ​​周期不规律​​: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轴)尚未成熟,初潮后1-2年内月经可能不规律,通常无需过度干预。

· ​​经量不稳定​​:可能时多时少,但若持续 ​​>7天或出血量极大​​,需警惕青春期功血(功能性子宫出血)。

​​3. 初潮后的健康管理​​

· ​​营养补充​​:保证铁、蛋白质、钙的摄入,预防贫血。

· ​​心理关怀​​:帮助女孩正确认识月经,避免羞耻感。

· ​​运动建议​​:避免剧烈运动导致闭经(如运动员常见“运动性闭经”)。

​​二、育龄期:月经周期的黄金标准​​

​​1. 正常月经的4个关键指标​​


​​2. 月经周期的激素调控​​

月经周期分为 ​​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月经期​​,由 ​​雌激素、孕激素、FSH(促卵泡激素)、LH(黄体生成素)​​ 共同调控:

· ​​卵泡期(第1-14天)​​:雌激素↑,子宫内膜增厚。

· ​​排卵期(第14天左右)​​:LH峰触发排卵。

· ​​黄体期(第15-28天)​​:孕激素↑,为受精卵着床做准备。

· ​​月经期(第1-5天)​​:若无受孕,激素下降,内膜脱落出血。

​​3. 常见月经问题及应对​​

​​(1)痛经​​

· ​​原发性痛经​​(无器质病变):可用 ​​布洛芬、热敷、短效避孕药​​ 缓解。

· ​​继发性痛经​​(如子宫内膜异位症、腺肌症):需超声或腹腔镜检查。

​​(2)月经不调​​

·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表现为月经稀发、痤疮、多毛,需调整生活方式+药物(如二甲双胍、避孕药)。

· ​​甲状腺功能异常​​:甲亢或甲减均可导致月经紊乱,需查TSH。

​​(3)经前综合征(PMS)​​

· ​​表现​​:情绪波动、乳房胀痛、水肿(黄体期孕激素影响)。

· ​​缓解方法​​:补充 ​​维生素B6、镁剂​​,减少咖啡因和盐分摄入。

​​三、围绝经期:激素变化的过渡阶段​​

​​1. 绝经的定义与年龄​​

· ​​自然绝经​​:连续 ​​12个月无月经​​,平均年龄 ​​49-52岁​​。

· ​​早绝经​​:<40岁(卵巢早衰),需激素替代治疗(HRT)。

​​2. 围绝经期症状​​

· ​​血管舒缩症状​​:潮热、盗汗(雌激素下降导致)。

· ​​泌尿生殖道萎缩​​:阴道干涩、尿频(可局部用雌激素软膏)。

· ​​情绪和认知变化​​:焦虑、失眠、记忆力下降。

​​3. 绝经后的健康风险​​

· ​​骨质疏松​​(雌激素缺乏→钙流失加速)。

· ​​心血管疾病风险↑​​(雌激素对血管的保护作用减弱)。

· ​​老年性阴道炎​​(pH值升高,易感染)。

​​4. 绝经管理策略​​

· ​​激素替代治疗(HRT)​​:适用于 ​​<60岁或绝经10年内​​ 的女性,可改善症状并预防骨质疏松,但需评估血栓和乳腺癌风险。

· ​​非激素疗法​​:黑升麻、大豆异黄酮(植物雌激素)可能缓解潮热。

· ​​生活方式调整​​:补钙+维生素D、力量训练、地中海饮食。

​​四、月经异常,何时该就医?​​

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尽早就诊:

1. ​​16岁仍无初潮​​,或 ​​14岁无第二性征发育​​。

2. ​​突然闭经​​(排除怀孕后,可能提示卵巢早衰、垂体瘤)。

3. ​​经量极大​​(1-2小时浸透一片卫生巾,或排出大量血块)。

4. ​​严重痛经​​影响生活,或止痛药无效。

5. ​​绝经后出血​​(警惕子宫内膜癌)。

​​结语​​

月经是女性健康的“镜子”,从初潮到绝经,每个阶段都有其生理特点和潜在风险。了解月经周期的规律,有助于早期发现异常并及时干预。希望每位女性都能科学管理月经健康,拥抱更舒适的生活!

(陈苹 洛阳市中心医院 妇科门诊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