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对手术时,不少患者会出现术前焦虑的情况,甚至焦虑到身体发抖。这种焦虑不仅会让患者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还可能对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产生不利影响。
一、术前焦虑从何而来?
术前焦虑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首先是对手术的未知恐惧。患者往往对手术的具体过程、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术后的恢复情况缺乏了解,这种不确定性会让他们陷入担忧和恐惧之中。比如,患者可能会担心手术是否会成功,术后会不会留下后遗症等。其次,对疼痛的预期也是焦虑的重要来源。手术通常伴随着疼痛,患者会想象自己在手术中和术后可能遭受的痛苦,从而产生焦虑情绪。再者,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医院陌生的环境、嘈杂的声音以及各种医疗设备,都可能让患者感到紧张和不安。
二、护士“心理按摩”法详解
充分沟通,消除未知恐惧
护士会主动与患者进行深入沟通,详细介绍手术的相关信息。从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如禁食、禁水的时间和原因,到手术的具体步骤,包括麻醉方式、手术切口的位置等,都会一一解释清楚。同时,护士还会告知患者手术团队的专业性和丰富经验,让他们对手术充满信心。例如,护士会向患者介绍主刀医生的成功案例,让患者了解到自己的手术是由经验丰富的专家来操作,从而减轻对手术风险的担忧。
疼痛管理教育,缓解疼痛预期
护士会向患者普及疼痛管理的知识,让他们知道在手术中和术后有多种方法可以缓解疼痛。比如,术前会告知患者使用的麻醉方式能够有效减轻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术后会介绍止痛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一些非药物性的疼痛缓解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通过这些教育,患者对疼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不再将疼痛想象得过于可怕,从而缓解了对疼痛的焦虑。
环境适应引导,减轻陌生感
为了帮助患者适应医院环境,护士会带领患者熟悉病房、手术室等相关区域。在病房里,护士会介绍各种设施的使用方法,如呼叫铃、电视遥控器等,让患者在需要帮助时能够及时联系到医护人员。此外,护士还会鼓励患者与同病房的病友交流,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受,营造一个相对轻松的氛围,减轻患者的陌生感和孤独感。
情绪支持与鼓励,增强心理韧性
在术前,护士会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情绪支持和鼓励。当患者表现出焦虑和恐惧时,护士会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让他们把内心的担忧和不安说出来。然后,护士会用温暖、安慰的语言给予回应,让患者感受到被理解和关心。例如,护士会对患者说:“我理解您现在很紧张,这是很正常的反应。不过您放心,我们整个医疗团队都会全力以赴,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同时,护士还会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的身体有很强的恢复能力。
患者自我调节也很重要
除了护士的“心理按摩”,患者自身也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缓解术前焦虑。比如,进行深呼吸练习,慢慢地吸气,再缓缓地呼气,重复几次,能够让身体和心情都放松下来。还可以听一些舒缓的音乐,转移注意力,减轻焦虑情绪。
术前焦虑是很多患者都会面临的问题,让我们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手术,相信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一定能够顺利度过手术期,早日康复。
(寇文静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护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