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给患者带来腰部疼痛、下肢麻木等不适症状,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对于腰突症患者而言,正确的坐姿、站姿和躺姿不仅有助于减轻症状,还能预防疾病的进一步恶化。本文将详细解析腰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正确姿势,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
一、正确的坐姿
正确的坐姿是腰突症患者日常生活中首先需要掌握的技能。良好的坐姿可以有效减轻腰椎间盘的压力,减少疼痛的发生。
上半身直立:保持头颈、腰背和臀部在同一直线上,避免弯腰驼背。可以选择一张高度适中、有靠背的椅子坐下,使臀部完全坐在椅子上,背部自然贴紧椅背。
椅子的选择:选择一把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的椅子,椅背最好能够支撑到腰部。如果椅背高度不够,可以在腰部后面放一个中等大小的枕头或靠垫做支撑,以维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线。
双腿摆放:双腿自然下垂,膝关节放松,足底全部接触地面。大腿和小腿之间的角度保持在90度到110度之间。如果足底无法全部接触地面,可以在椅子前方地面放一个合适的垫子,将双脚放在垫面上。
扶手的使用:如果椅子两侧带扶手,调整扶手高度,使得双臂可以轻松自然地摆放在扶手背上,放松肩膀和手臂肌肉。
定时休息与伸展:长时间保持同一坐姿会加重腰部的负担。因此,建议每坐45-60分钟后起身活动一下腰部和腿部,进行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如双手向上伸展、左右摆动等,以缓解腰部肌肉的疲劳。
二、正确的站姿
正确的站姿对于腰突症患者同样重要。良好的站姿能够分散脊柱的压力,减少腰椎间盘的负担。
两眼平视:保持双眼平视前方,避免长时间低头或仰头。
挺胸直腰:胸部挺起,腰部平直,使身体的重心从耳后的乳突向下经髋关节的中心横轴、第二骶骨前面,到膝关节前部和踝关节前方,落在承重的足上。此时人体的重力线正好通过腰椎椎体或椎间盘后部,可有效地防止髓核再次突出。
双腿直立:两腿直立,两足距离约与骨盆宽度相同,这样全身重力均匀地从脊柱、骨盆传向下肢,再由两下肢传至足,形成真正的“脚踏实地”。
避免长时间站立:长时间站立同样会加重腰部的负担。因此,建议站立一段时间后适当休息,可以改为“稍息”的姿势,即一侧脚向前跨半步,让体重放在一侧下肢上,而使另一侧下肢稍加休息,两侧交替。
三、正确的躺姿
正确的躺姿对于腰突症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良好的躺姿能够放松腰部肌肉,减轻腰椎间盘的压力。
仰卧位:平躺在床上,放松身心,保持四肢的自然伸展。在腰部后面放一个中等大小的枕头做支撑,或者在脚后跟放一个支撑物,抬高脚部。这有助于维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线。
侧卧位:侧躺时应保持脊柱在一条直线上,头部、颈部与脊柱自然贴合,避免扭曲。在膝盖之间放一个合适大小的枕头,以减少腰椎的扭转和侧屈。
避免俯卧位:俯卧位时胸部受压,腰椎前凸增大,易产生不适感。对于腰突症患者而言,俯卧位可能会加重腰部疼痛,因此不建议采用。
床垫的选择:选择一张软硬适中的床垫,既能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又能贴合身体曲线,有助于保持脊柱的自然生理状态。
四、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除了掌握正确的坐姿、站姿和躺姿外,腰突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无论是坐着、站着还是躺着,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都会加重腰部的负担。因此,建议定时变换姿势,适当活动腰部和腿部。
加强腰部肌肉的锻炼:腰部肌肉的强壮有助于支撑脊柱,减轻腰椎间盘的压力。患者可以在专业指导下进行一些适合腰突症患者的锻炼,如桥式运动、俯卧撑(保持腰部挺直)和平板支撑等。
注意保暖:腰部受凉可能会导致肌肉紧张、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加重症状。因此,患者应注意腰部保暖,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
及时就医:如果疼痛持续不减或者加重,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腰突症。
总之,正确的坐姿、站姿和躺姿对于腰突症患者而言至关重要。通过掌握这些正确的姿势并付诸实践,患者可以有效减轻症状、预防疾病恶化,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相关事项,加强腰部肌肉的锻炼和保暖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希望本文能为腰突症患者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和帮助。
(李大鹏 南阳市中医院独山院区 康复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