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检报告上看到"乳腺结节"四个字,不少女性都会心头一紧,甚至联想到最坏的结果——乳腺癌。但实际上,乳腺结节与乳腺癌之间并不能直接划等号。乳腺结节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症状,大多数情况下是良性的。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对它掉以轻心。学会正确的自查方法,能帮助我们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做到早预防、早治疗。今天,医生就来教大家用"三看一摸"法自查乳腺结节风险。
一看:乳房外观
观察乳房外观是自查乳腺健康的第一步。找一个光线充足的地方,站在镜子前,双手自然下垂,仔细观察两侧乳房的大小、形状是否对称。正常情况下,两侧乳房可能会有细微差异,但如果差异突然变得明显,或者一侧乳房出现明显的肿大、缩小,就需要引起警惕。
接着,观察乳房皮肤的变化。健康的乳房皮肤应该是光滑、有弹性的。如果发现皮肤出现橘皮样改变,即皮肤表面变得像橘子皮一样凹凸不平,或者出现红肿、破溃、酒窝征(皮肤局部凹陷,像酒窝一样),这可能是乳腺疾病发出的信号。橘皮样改变通常是由于癌细胞堵塞了淋巴管,导致皮肤水肿;而酒窝征则可能是肿瘤侵犯了乳房悬韧带所致。
此外,还要注意乳头的情况。观察乳头是否有回缩、内陷,乳头表面是否有分泌物。正常的乳头应该是突出于乳房表面的,如果乳头突然出现回缩或内陷,且不是由于先天性因素引起的,就要考虑是否存在乳腺疾病。乳头分泌物也要引起重视,尤其是血性分泌物,这可能是乳腺癌的早期表现之一。不过,生理性溢液,如哺乳期或孕期出现的乳汁样分泌物,属于正常现象,无需过度担心。
二看:乳房姿势变化
除了站立姿势下的观察,我们还需要观察乳房在不同姿势下的变化。将双手叉腰,身体向一侧倾斜,或者将双手上举过头,再次观察乳房的外观和轮廓。在身体姿势改变时,正常的乳房会随着姿势的变化而自然移动,且两侧乳房的变化应该是对称的。如果发现一侧乳房在姿势改变时移动不顺畅,或者出现明显的牵拉感,可能与乳腺内的肿块或病变有关。
另外,还要注意乳房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化。例如,在跑步、跳跃等运动时,如果感觉一侧乳房有异常的疼痛或不适,也可能是乳腺存在问题的表现。
三看:内衣痕迹
内衣是我们每天都会穿的贴身衣物,它也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关于乳腺健康的信息。在脱下内衣后,仔细观察内衣上是否有异常的压痕或凹陷。如果发现一侧乳房对应的内衣位置出现明显的压痕,且压痕的形状不规则,或者有局部凹陷,这可能提示该侧乳房存在肿块或组织增厚。因为肿块或增厚的组织会对内衣产生额外的压力,从而留下特殊的痕迹。
一摸:自我触诊
自我触诊是自查乳腺结节风险的关键步骤。触诊的最佳时间是在月经结束后的7 - 10天,此时乳房受激素影响较小,质地相对较软,更容易发现异常。
触诊时,可以采用平躺或站立两种姿势。平躺时,将枕头垫在肩部下方,使胸部微微抬起,这样乳房组织能更均匀地分布在胸壁上,便于触摸。用手指的指腹(而不是指尖)轻轻按压乳房,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触诊,可以从乳房的外上象限开始,依次为外上、外下、内下、内上象限,最后触诊乳晕和乳头区域。触诊时要注意力度适中,既不能太轻,以免摸不到肿块;也不能太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疼痛。
在触诊过程中,要感受乳房内是否有肿块、硬结或增厚的地方。正常的乳腺组织质地柔软,有一定的弹性。如果摸到单个或多个肿块,要注意肿块的大小、形状、质地、活动度以及是否有压痛。一般来说,良性肿块通常边界清晰、质地较软、活动度较好;而恶性肿块则可能边界不清、质地较硬、活动度较差。不过,仅凭触诊并不能准确判断肿块的性质,如果发现异常,一定要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除了触诊乳房,还要触摸腋窝淋巴结。将手指并拢,轻轻按压腋窝,感受是否有肿大的淋巴结。正常情况下,腋窝淋巴结是摸不到的。如果发现腋窝淋巴结肿大,且质地较硬、活动度差,可能与乳腺疾病有关,需要引起重视。
乳腺结节并不等同于乳腺癌,大多数乳腺结节是良性的。但通过"三看一摸"法进行自我检查,能帮助我们及时发现乳腺的异常变化。不过,自我检查只是发现乳腺问题的一种手段,不能替代专业的医学检查。如果自查时发现异常,或者有乳腺疾病家族史等高危因素,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乳腺超声、钼靶等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让我们关注乳腺健康,用科学的方法守护自己的身体。
(杨蝶 河南电力医院 功能科 主治医师)